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有什麼風俗,正月十四是什麼節日

我國比較著名的是上元佳節,因為與明亮的花燈有關,但其實有些地區正月十四就是元宵節,已經有很多慶典活動了,因為在古代不止一天,通常三日到五日不等,現代只定為十五了那天。不過農曆十四也有很多需要講究的,本篇就給大家普及一下。

正月十四是什麼節日 有什麼風俗

正月十四是什麼節日
  作為正月裡的第十四天,也是很有傳統特色的節日,這天是元宵節的前夕,人們把它叫做“試燈會”,古代無論是民間或官府,都會搭棚子亮燈,現代走在街頭,也可以看到很多燈籠懸掛起來了,處處張燈結綵,給正月十五做一個鋪墊,有承上啟下的寓意
  都有哪些風俗
  這一天的風俗有喝亮眼湯,吃麥流,食糟羹,拜臨水娘娘等。到了這一日,年基本已經過去了,然後便是元宵節,其過後年就宣告結束了。在四川省遂寧市的一些地區,每到正月十四,老百姓就敲鑼打鼓、唱著民謠,將掛著“蠐蟆兒”燈籠的竹杆插進田間、河灘,俗稱“送蠐蟆兒”。浙江的舟山海島相沿至今有個風俗,傳說這天走遍、拜遍十座橋後,能渡過厄運,丟掉百病,出入平安。如果其他地區的人們沒有這麼多的橋,可以試試走走立交橋,據說也有同樣的效果。
  還有什麼特殊活動
  1.邀紫姑。該活動在今天可能比較少見了,因為在古代據說是廁所之神,人們又稱之為邀廁姑,在浙江定海縣,正月十四日夜裡,婦女在家邀請她,來預測豐歉吉凶及雜事。也有一種說法,認為紫姑是年紀很小“灰紫姑娘”,是負責管理灶臺下鍋底草灰的,於是這天都要保持灶臺各處的潔淨。
  2.卜流花。又稱“卜流”、“爆孛婁”、“卜流年”等,該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蘇一帶,通常在每年的正月十三日或十四日進行,大家拿著糯谷或珍珠米,每人一粒,投到鍋中爆成花,以花開大小測算今年運勢如何。

TAG標籤:十四 節日 風俗 正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