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農曆正月十六習俗有哪些,充滿樂趣的日子

我國民間一般認為“正月裡來過大年”的“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完就結束了,人們此時也早已開始新一年的生活和工作。不過其實在我國一些地區,到了農曆正月十六,依然有不少有趣的習俗,或許正寄託著人們的美好願望,希望在新的一年裡平安如意。那麼就讓傳統節日為你介紹,農曆正月十六習俗有哪些。

充滿樂趣的日子:農曆正月十六習俗有哪些

走百靈
  這在魯西南一帶很盛行。正月十六年味漸遠,早春來臨,正所謂“走出門庭,心靈手靈”,在濟寧地區,窩憋一冬的婦女兒童紛紛出去踏青、健身。早年她們多到孔廟、孟廟、曾廟去燒香許願,母親們祝願兒女成龍成鳳、心靈手巧。現在老百姓則多改成攀嶺登山望景,走百靈變為走百嶺,也有人在這一天走親訪友,相互交流。

在北方一些地方,正月十六則是“烤百靈”,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好一些柴和柏樹枝,玉米桔梗,和百靈,等到晚飯之後,全家人便聚集在自家門前將物質點燃,家人圍在火堆前,老人們說一些吉利的話,然後讓全家都烤烤自己胳膊和腿,拍打拍打身體上不舒服的部位,最後全家人都邁過火堆,以求得來年的健康。

還有的人家,會在火裡烤一些饅頭或年糕,烤過後分而食之,傳說吃過這種火裡烤過的饅頭或年糕,可以防百病。也有的燃起柏樹枝,在自家的灶臺上掃一下,意思是掃盡所有的蠍子和蚰蜒,不讓蠍子和蚰蜒進自家的灶臺。最後,每家留有一老人守著火堆,其他人便一家一戶之間川流不息地奔走著烤火。直到烤完百家為止。

舞旗花
  舞旗花的習俗大概是源於明朝洪永年間,當時大量的士兵轉業到蘇魯豫皖,墾農安家,他們為增添節日喜慶氣氛,把軍隊的火藥成份改過了,裝在鐵桶裡搖,後來便演變成現在的“舞旗花”了。舞旗花的準備工作須提前幾天進行,到墳林山坡拾掃柏顆,尋找來廢鍋用石臼搗碎,選街面中央刨凍土、修地臼。此外,還要準備好麥秸、鋸末、旗杆、拴羊的鐵索和鑿好眼的廢鐵桶。旗型鐵桶裡表層裝的是豆秸,然後鋸末,靠中心和底部便是柏顆和鍋硝。

舞旗花的旗杆約有丈高,用鐵索把上頭和鐵桶連結實後,先將豆秸點著了,迅速把旗杆下頭插在地臼裡,開始轉動。隨著火勢,慢慢加快速度,一條吐著火舌的游龍便呈現在人們面前。隨著四周的人們的吶喊聲,轉動者越發賣力,直到汗流浹背被換掉為止。當碎鍋硝燒紅之時,正是最精彩之處,火紅球變成了白熾球,四射的金星噼啪作響,漆黑的夜晚亮如白晝。速度再快點,鐵索拉平成水平狀,迸發出的鍋鐵打到石牆上,再反射回來,圍觀人群既愛看,又生怕飛到自己身上,不由得往後撤了再撤。

充滿樂趣的日子:農曆正月十六習俗有哪些 第2張

送牛樁
  正月十六送牛樁的習俗由來已久。那時還不知道要計劃生育,好多人家第一胎、第二胎生了女孩,總想再生個男孩,就邀請人家給自己送牛樁,以求生一帶把子的。送牛樁要八個男人蔘加,最好是不同姓,其中一定要有一個年輕的小夥子。

這八個人白天就約好了,晚上先到邀請他們的人家吃晚飯,酒足飯飽後,等大部分人家都睡覺時,這八個人就去偷牛樁了。偷的物品有磚頭、碗、鞋子等,被偷的人家一定要男孩多,還要在莊上有勢力,有人緣。東西偷好了用紅紙包好,交給其中最年輕的一個小夥子拿,這叫抱樁子,然後八人就一起到主人家。

到了主人家以後,年長的就開始喊好,後面的人就應和,當然全部是恭喜主人早生貴子之類的。抱樁子的小夥子就抱著偷來的物品,爬上主人睡的床上,睡一會兒,最後還要撒一泡尿在床上。再把樁子恭恭敬敬的交給主人保管。幾個人再次吃飯喝酒,一直到很晚才各自回家。各人要守口如瓶,在人家未生孩子之前,決不能提送樁子、偷樁子的事。

等到主人家生下男孩的時候,一定要到被偷物品的人家去報喜。雙方小孩互認對方為乾爹,乾孃,結成親戚,這就是為什麼要偷有勢力、有人緣的人家東西的原因。小孩的名字也十分有趣,偷什麼叫什麼,如偷的是碗就叫碗兒,偷的鞋子就叫鞋兒,直到長大了才改用大名。

等到小孩一週歲時,偷樁子的人家要回報被偷的人家,偷什麼還什麼,一還十或一還百。如偷人家一塊磚頭,就還人家一百塊磚頭;偷的是一雙鞋,就還人家十雙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