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社日是什麼日子,2016年社日是哪一天

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社日其實是我們老祖宗傳下來的一個傳統節日,社也分為兩個不同的社日:春社和秋社。那麼,2016年的社日是什麼時候呢?社日的當天有哪些習俗呢?不妨跟著小編來了解看看吧!

2016年社日是哪一天,社日是什麼日子

2016年春社是哪一天:3月17日 農曆二月初九
  2016年秋社是哪一天:9月23日 農曆八月廿二

春社是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秋社是立秋後第五個戊日。這一節日習俗起源很早,是從上古時期漢族勞動人民對土地的崇拜中產生、發展而來的,並在南、北地區形成了不同的漢族節俗文化(南方為社日,北方為龍抬頭節)。

社日演算法
  首先要知道我們的每一天都有屬於自己的天干地支日(老黃曆)。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如2014年的立春是公曆2月4號,查萬年曆得出那天是丙午日。

而春社日是立春後第五個戊日。

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這六天就叫戊日,也稱“六戊”。

所以,2014.2.4後的第一個戊日是2.6戊申日,第二個是2.16戊午日,第三個是2.26戊辰日,第四個是3.8戊寅日,第五個是3.18戊子日,所以2014.3.18是2014年甲午年的春社日節。

社日的由來
  我國曆史上的相當長一段時期,其社會形態是典型的傳統農業社會。在這樣的社會形態下,人們對土地有著極其深厚的感情。愛重之,必然神化之,因此土地很早就是人們的祭祀物件,稱作"社";而重點祭祀的那個日子,就是"社日"。

社字從示從土,"土"是土地,"示"表示祭祀,那麼,社就是祭土地。早先的土地神只是神靈,後來逐漸人格化,叫社會,俗稱土地爺,而且有配偶神(社母,俗稱土地奶奶)。有時,土地神與穀神合祀,這就是古代所謂的社稷了。

春、秋二社相比來看,春社的活動更多一些。春社按立春後第五個戊日推算,一般在二月八年級前後,而二月二相傳又是土地神的誕辰,所以這一天的享祀也就格外隆重。袁景瀾《吳郡歲華紀勝》記蘇州此俗說:

二月二日為土神誕日,城中廟宇各有專祠,牲樂以酬。鄉村土穀神祠,農民亦傢俱壺漿以祝,神釐俗稱田公、田婆,古稱社公、社母。社公不食宿水,故社日必有雨,曰社公雨。醵錢作會,曰社錢。疊鼓祈年,曰社鼓。飲酒治聾,曰社酒。以肉雜調和飯,曰社飯。……田事將興,特祀社以祈農祥。

古代享祀土地神的日子叫社日,一般春秋各一,後來則間或有四時致祭的。宋人邱光庭《兼明錄》等書稱:社日一般用戊日,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為春社,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為秋社,大體在春分或秋分前後。漢代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後則有春、秋二社。春、秋二社祀神的功能有所分別,即所謂春祈秋報。春社主要是祈求土地神保佑農業豐收,秋社則以收穫報答感謝神明。

二月二日為土神誕日,城中廟宇各有專祠,牲樂以酬。鄉村土穀神祠,農民亦傢俱壺漿以祝,神釐俗稱田公、田婆,古稱社公、社母。社公不食宿水,故社日必有雨,曰社公雨。醵錢作會,曰社錢。疊鼓祈年,曰社鼓。飲酒治聾,曰社酒。以肉雜調和飯,曰社飯。……田事將興,特祀社以祈農祥。

2016年社日是哪一天,社日是什麼日子 第2張

社日北方地區習俗
  龍抬頭北方地區,“二月二”主要為龍抬頭節,龍抬頭節是我國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其節俗內容十分豐富,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內容:

1.引龍。引龍的方法大致有二:一是撒灰引龍。北方地區人們是日以灰(有草木灰、灶灰、糠、石灰不等)從大門外一直撒到灶間,繞水缸一週,叫“引錢龍”,說是可引龍出世,百蟲懾伏。清咸豐《武定府志》載:“以(二月)二日為春龍節,到灶灰圍屋如龍蛇狀,名曰引錢龍,招福祥也。”宮景輝等《中國志·天津篇》載:“二月八年級俗稱‘龍抬頭’……按天津舊俗,要向河沿水邊撒一條青灰做的龍,再用穀糠撒一條黃龍引到家中,取送走懶龍、引來錢龍之意。”總之,撒灰至井邊(或河邊)就是為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二是汲水引龍。是指清晨汲水回家,謂之引錢龍回家。河北《懷來縣誌》載:“二月二日謂之龍抬頭,以近驚蟄也。各家晨起汲水,有祓禊之意。”

2.除蟲、薰蟲。二月初在驚蟄前後,是春回大地、農耕開始之時,又是百蟲出蟄、蠢蠢欲動之時,故漢族民間有許多采取清掃、拍打、撒灰等手段以除蟲的歲時活動,其中除了引龍伏蟲外,還有咬蟲、摔蠍、薰蟲、擊樑等活動。舊時薰蟲方法是以油煎食物,用油煙薰蟲蠍,並食此物,俗稱此舉可免蟲蛀,流行於華北一帶。河北《永平府志》載:“用香油煎糕薰蟲,則物不蛀,且以避蟲蟻。”

3.剃龍頭。北方漢族民間是日理髮剃頭稱為“剃龍頭”,俗以為有利於人生尊貴。內蒙古《綏遠省調查概況·清水河縣》雲:“(二月)二日,為‘中和節’,俗以為‘龍抬頭’之日……是日多剃髮,謂之‘剃龍頭’。”二月八年級剃龍頭的習俗在北方流傳至今,人們多於是日剃髮、理髮。在河北,人們普遍認為如果是日不理髮,則抬不起頭做人,以後會沒有出息。

4.食俗。傳說龍主雨水,又可鎮伏百蟲,能保佑豐收,故二月二的食物也多與“龍”聯絡在一起,把煎餅做成龍鱗狀,叫龍鱗餅;水餃叫龍耳、龍角;米飯叫龍子;麵條叫龍鬚麵;吃豬頭稱食“龍頭”,人們俗以為吃豬頭肉是吉祥的象徵。

5.嫁女住春。北方農家有在二月八年級日把已出嫁的女兒接回孃家小住的風俗。河北《灤州志》載:“(二月二)先期,俗必迎女歸寧,謂之‘住春’。”山東《歷城縣志》載:“仲春月二日,打灰囤,逆女歸寧。”有的地方在二月八年級,新出嫁的女兒要帶上用青布縫製的囊袋,內裝百果五穀回孃家小住,俗稱“送二月二”。

6.禁忌。為尊崇龍的恩賜,使其為民興風作雨,保佑豐收,是日有許多忌諱,包括:(1)忌動針線。是日不能動針、刀、剪子,怕傷了“龍目”,招致災禍。河北《張北縣誌》雲:“(二月二日)婦女忌針黹,恐刺龍眼。”《中國志·天津篇》載:“婦女們在這天不動針線,怕扎壞了龍眼。”(2)忌擔水。山西《永和縣誌》載:“早忌擔水,俗謂恐擔回龍子。”《中國志·山西篇》載:“把二月二這晚上說成龍出來活動,人們不要去井邊、河邊打水,也不要在水邊弄出大的聲響,以免驚動了龍,把好年景給破壞了。”(3)忌洗衣。是日有些地方還要停止洗衣,說是恐“傷了龍皮”。(4)忌磨面。河北《新河縣誌》載:“忌磨面,恐榨龍頭也。”

二月正是農作物播種的季節,龍抬頭節的節日活動與禁忌,絕大多數都與敬龍崇龍有關,都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人們吃“龍食”、引錢龍、避龍忌等風俗活動,都是為了祈求龍神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都反映和體現了人們對龍的崇拜和信仰。

2016年社日是哪一天,社日是什麼日子 第3張

社日南方習俗

社日節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類似龍抬頭節習俗,又以祭社習俗為主的新“二月二”習俗,如在桂東客家地區。

土地神古稱“社”、“社神”,傳說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於“地載萬物”、“聚財於地”,人類產生了對土地的崇拜。進入農業社會後,又把對土地的信仰與農作物的豐歉聯絡在一起。我國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稱“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稱“土地伯公”,並有了祭社神(即土地神)的社日節。“二月二”社日習俗內容豐富,主要活動是祭祀土地和聚社會飲,借敬神、娛神而娛人。

祭社神先得設壇立廟。君王立的稱“王社”,百姓立的叫“大社”。社壇還得有社主——社神。最早的社主是樹木,如夏代在壇上種松樹,商代種柏樹,周代種慄樹。後來,社主改為石頭、木牌和堆土。如北京中山公園的社稷壇便以五色土為社主,並以東方青土、西方白土、南方紅土、北方黑土、中央黃土,既代表天下土地,又蘊含了陰陽五行。只是為了祈求農業豐稔,增加了主宰五穀的稷神,故稱社稷壇。這就是明清皇帝祭社的“王社”。

百姓立的社,如今多稱土地廟。遍佈各地城鄉的土地廟有大有小:城鎮多由居民捐錢建造廟宇;鄉間則在村外頭大樹下,砌個一二米見方的小廟,或用四塊石片,三塊作牆,一塊蓋頂,還有撿塊破缸片作蓋的。如此“委屈”主宰土地、年成和人丁興旺的尊神,卻未聞土地神抱怨和報復的。

於是,漢族民間塑造的土地神像,多是留著長鬍子的慈祥老者。後來有人覺得讓他孤身獨守小廟未免太寂寞,便按人間社會給添了俗稱土地婆的夫人。不過,在福建、廣東及西南地區,人們在土地廟裡立一二塊石頭,上蓋紅布,便是土地神——這是以石頭作為社主的古代遺風?農家還在廳堂正牆供奉了“天地君親師神位”的牆根下,貼一張寫有土地神位的紅紙,擺個香爐,便請來了護家的土地神。

祭社是古代全民的盛大節日。帝王親赴“王社”祭祀祈豐後,還要歡宴群臣。百姓則集體祭祀本村的社神。我們從古代詩文中可瞭解那時的社日情景:村民湊錢買來豬、羊,然後敲鑼打鼓,抬著豬羊,提著酒壺和各種供品,聚集社神廟前,焚香祭拜,祈求五穀豐登,人丁興旺,村寨安寧。祭畢,按戶分肉,並在廟前野炊,聚餐歡飲,還有擂鼓、對歌、鬥草等娛樂,日暮方歸。宋代詩人張演在《社日》詩中寫道:“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TAG標籤:社日 日子 哪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