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曆表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日曆表/列表

來歷,大年七年級是誰定的

隨著臘月的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距離春節的日子也就越來越近了,很多在外地的人們都陸陸續續的趕回了自己的老家,和家人們一起等待春節那一天的來到。說到春節具體是哪一天的話,當然就是新年第一天大年七年級了。

大年七年級是誰定的 來歷

大年七年級是誰定的
  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村;從西曆,所以便統計”,定正月七年級(元旦)為春節,而以西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即全世界通用的公曆。為了區別農曆和公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正月七年級改稱為“春節”,公曆1月1日定為“元旦”。

大年七年級是誰定的 來歷 第2張

 春節的來歷起源
  古老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天象、曆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著密切的相關性。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傳統節日多數形成於古人擇日祭祀,以謝天地神靈、祖先恩德的活動。早期的節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則蘊含著祗敬感德、禮樂文明深邃文化內涵。歲節(年節)的形成涵蓋了人文哲學與自然規律等方面內容。
  “年歲”的概念,來自上古曆法,《盤古王表》與《三命通會》等均有載:“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歲”即“攝提”(原始干支),又名為“歲星”、“太歲”。歲以六十甲子(干支紀年法)為運轉週期,迴圈往復。在傳承發展中後世將這套多音節的攝提紀元(歲)術語簡化為一個字,其與簡化後的干支在《爾雅》與《史記》均有對照關係的記載。如:太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子曰困敦,在醜曰赤奮若(語出《爾雅·釋天》)。
  我們的祖先們以天干地支來作為載體,天干承載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載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運;故設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時空,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的組合,形成了六十迴圈紀元法,十二月建和二十四節氣是其基本內容。干支紀元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正東偏北方位的“建寅”之月為起始,然後順時針方向旋轉,開始一歲(年)的歷程。寅位是後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終歲首交結的方位,代表終而又始,如《易·說卦傳》曰:“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即,從立春到下一個立春,謂之一歲,立春為歲始(歲首)

TAG標籤:來歷 大年七年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