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曆表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日曆表/列表

中國諾貝爾獎為什麼少

諾貝爾獎在每年的10月份都會進行頒獎儀式,根據歷年的諾貝爾獲獎者名單,許多人都會發現一個問題,就是中國諾貝爾獎獲得者非常少,那麼這是為什麼呢?接下去就讓本期的老黃曆帶大家詳細瞭解一下吧。

中國諾貝爾獎為什麼少

中國諾貝爾獎為什麼少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國情不同,我們中國發展科學的時間還是非常短的,別的科學家在想著如何改變全世界,而我國很長時間以來都在想著如何讓中國變得更好,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國在國防科學上面下費了很大功夫,而在其他方面都是投入了比較少的精力,直到這些年來才有了明顯的改善。
  其次就是我們中國的科研環境仍然需要很大的改善,外國的頂尖科學家往往能夠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自己的研究當中不受任何的干擾,而中國的頂尖科學家往往都是身兼多職的,他們不僅僅需要做自己的研究,還需要去到處演講,這無疑分散了他們的精力,讓他們很難以專注於自己的研究。

中國諾貝爾獎為什麼少 第2張

最後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儘管中國沒有太多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並沒有頂尖的科學家,像錢學森鄧稼先這種中國元勳級別的科學家,他們對於中國的貢獻可謂是非常巨大的是他們真正的改變了中國,而如今的中國也有著很多的優秀科學家,他們可以更好的投身於基礎科學當中。

以中國公民身份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莫言
  原名管謨業,生於山東高密縣,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代表作有《紅高粱》、《檀香刑》 、《豐乳肥臀》等,其中《蛙》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1980年代以來,他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複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2012年10月11日,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稱莫言“用魔幻般的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和現代融為一體”。

中國諾貝爾獎為什麼少 第3張

屠呦呦
  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院(後為北京醫學院,北京醫科大學, 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系,博士生導師,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取得顯著成績,帶領課題組人員發明和研製了新型抗瘧病青蒿素和還原青蒿素。
  2011年8月,因發現青蒿素獲得拉斯克醫學獎臨床醫學研究獎。2012年1月16日,《紐約時報》發表長篇文章稱,青蒿素的發現是對抗瘧疾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

李政道與楊振寧
  兩人於1957年因提出“宇稱不守恆”觀念被實驗證明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時均為中華臺北籍貫。其中李政道於1962年加入美國國籍。楊振寧1964年2月23日加入美國國籍,2015年4月1日放棄美國國籍,隨後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TAG標籤:諾貝爾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