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曆表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日曆表/列表

但其實並不藍,1月31日上演超級藍月月全食

2018年1月31日晚間,天宇將上演“超級月亮+藍月+月全食”的宇宙奇觀,媒體稱為“超級藍色血月(Super Blue Blood Moon)”,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則介紹為“超級藍月月全食”,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可觀測到。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超級“藍月”其實並不是說月亮是藍色的,那麼就讓老黃曆為你介紹。

1月31日上演超級藍月月全食 但其實並不藍

“藍月”其實不是真的藍
  所謂“藍月”,並不是說月亮是藍色的,今天人們所見的月食,肉眼看上去依然是紅色的,所謂的“藍月”其實是天文學的術語。

人們知道月亮執行週期是29.53天,接近於陰曆紀年法,但是陽曆週期是一年365天,因此陰曆和陽曆之間存在一個週期時差,這意味著會出現一個陽曆月份中出現兩次滿月(1月2日和1月31日),天文學中,就把這第二次出現的滿月稱之為“藍月”。

一般情況下,藍月亮並不多見,平均每32個月才會出現一次藍月亮,英語中用“Once in a blue moon”形容事情的少見,便是由此而來。而藍月亮恰逢月全食,則更是非常罕見的天文現象了。

既然並不藍,那為什麼稱為“藍月”
  顏色不藍的藍月亮最開始只有一種定義,指如果一個天文季節中出現了四次滿月,那麼第三次滿月被稱作“藍月亮”。

至於為什麼稱作“藍月亮”,有個歷史原因。古人喜歡藉助月相的變化來追蹤季節變遷,這點不難從農曆看出。依據不同的文化背景,每個月的一次滿月都被賦予了特別的名字,例如1月的滿月被稱作狼月、老月、冰月、血月、聖誕之後的月等。

一個天文季節三個月,一般情況下會出現三次滿月,假設出現了四次,那麼第一次、第二次和第四次還依據原來的三個滿月名字來稱呼,但第三次滿月就沒有名字。於是,人們就給它取了一個浪漫的名字——blue moon,藍月亮。

1946年,天文愛好者James Hugh Pruett誤解了第一種定義,在他發表於《天空和望遠鏡》的文章中,將一個月的第二個滿月稱作藍月亮。雖然他後來做了更正,但這種定義已經廣泛傳播,並得到了認可,並作為藍月亮的第二種定義流傳至今。

什麼時候的“藍月”是真的藍
  有一種更罕見的藍月亮,與第幾次滿月或月相無關,它的“藍”指的是視覺上真正的“藍”,其成因是當大氣中懸浮有大量的塵埃顆粒(尺寸大於0.7微米)時,這些顆粒對月光的散射會造成月亮看起來有點藍。

TAG標籤:月全食 藍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