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姬姓怎麼演變成王姓,王姓不得不說的故事

王當然是個大姓,我們都知道它在百家姓當中排名第八,它的來源也是非常複雜的。東周時期的姬晉為王姓始祖。那麼姬姓就是是怎麼演變成王姓的呢?今天就來說一說這其中的故事。

王姓不得不說的故事,姬姓怎麼演變成王姓

三王世系圖;夏王世系之圖、商王世系之圖、周王世系之圖:周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庽王—宣王—幽王—平王—桓王—荘王—喜王—惠王—襄王—頃王—匡王—定王—簡王—到周靈王姬姓的後裔 …—景王……

王姓的源頭除了媯姓、子姓之外,還有一個姬姓。

姬姓在先秦時期也曾是著姓、大姓,武王滅商後,延續三個半世紀的西周都是姬姓的天下。西周以後將近300年的春秋時期,姬姓的周廷在名義上仍保有天下宗主的地位。就是在戰國時期,姬周也作為一個不起眼的小國存在了將近200年。

姬姓的始祖即史籍中記載的后稷。傳說后稷的母親叫姜原,有一次她到野外去,看見一個巨大的人的腳印,她感到好奇,因為她從來沒見過這麼巨大的腳印。她走過去,踩在那個巨大的腳印上,想看看它比自己的腳大多少。誰知這一踩就懷了孕,後來居然生下一個男孩。姜原以為這個男孩不是吉祥之兆,便把他扔在大街上,想讓過往的牛馬把他踩死。不料牛馬見了這個孩子全都繞道而行。姜原又想把他扔在森林裡,但她走到哪裡哪裡都有人,又沒扔成。最後姜原來到一條水渠旁,當時正值冬天,渠水結了冰,姜原就把他放在冰上,想把他凍死。就在這個時候,又飛來一隻大鳥,它臥在冰上,用自己巨大的翅膀護翼溫暖著這個孩子。姜原以為這個孩子有神靈保護,不是個普通的人,就放棄了把他拋棄的打算,抱回家去把他撫養成人。因為當初這個孩子曾經被拋棄,所以這個孩子名字就叫棄。

這不過是姜原部落由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時期的一個傳說而已。傳說固然不可信,但棄確有其人,他因為善種五穀,在帝堯時被舉為農師。舜繼位後,又把他封在邰(今陝西武功縣西南),號為后稷,賜姓為姬。

后稷以後的第三代,姬姓部族出了一個名叫公劉的人,他“復修后稷之業,務耕種,行地宜,自漆、沮度謂,取材用,行者有資,居者有畜積,民賴其慶”,使姬姓部族迅速發展起來。這時正是殷商王朝建立的初期。

公劉以後的第九代,姬姓部落又出了一個名叫古公亶父的人。在那個時候,當地戎狄之人經常侵擾姬姓部族,為了避免與他們發和衝突,古公亶父便率鄰部族從豳(今陝西旬邑西南)遷徙到岐山(今陝西岐山縣東北)腳下。古公亶父帶領部族在這裡建築城郭房屋,並建立了官僚機構管理部族事務,從而具備了國家的規模。

古公的孫子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周文王姬昌。當時正值商紂王殘暴統治時期,姬昌大行仁德,禮賢下士,與之成了鮮明的對比。姬周的力量不繼發展,接連征服了周邊的一些小國,又把都城向東遷到了豐邑(今陝西長安縣西北灃河西岸)。到了周武王姬發的時候,終於推翻了殷商建立了周朝。

周武王姬姓名發其先祖棄帝嚳之子—成王名諞—康王名劍—昭王名瑕—穆王名滿—共王名繁—懿王—孝王—夷王—庽王—宣王—幽王—平王—桓王—荘王—喜王—惠王—襄王—頃王—匡王—定王—簡王名夷定王子在位十四年,—到周靈王在位二十七年—王氏祖宗姬晉的父親周靈王。景王……慎靚王在位六年—赧王名延在五十九年。

周武王的兄弟眾多,其中有一個弟弟名高,是文王的第15子。姬高在武王滅商及周初政治生活中曾發揮過重要作用。武王滅商後,舉行了莊重的進入商都的儀式,周公旦手持大鉞,姬高手持小鉞,護衛著武王進城。入城以後,姬高又奉命開啟殷商的監獄,釋放出關押在那裡的百姓。接著又接管了商朝掌管音樂禮儀的機構。因此,當武王分封諸候的時候,姬高被分封於畢(今陝西咸陽西北),所以又稱畢公高。武王死,成王立。成王臨死的時候,又召公、畢公召來,讓他們輔佐太子釗。成王死,太子釗立,是為康王。康王曾作《畢命》,命畢公高“以成周之眾”“保釐東郊”。據史記記載,成王、康王的時候,“天下安寧,刑錯四十餘年不用”。天下治理成這樣,不能說沒有畢公高的功勞。

不知過了幾代,也不知什麼原因,畢公高的後代們失去了封爵和封地,他們在當地變成了布衣平民,有的還跑到了少數民族居住區。只有他們因地而改的姓氏——畢,還記載著他們往日的榮耀。在春秋中期的時候,畢公高的後代中有一個叫畢萬的人來到了晉國,再一次使畢公高這一支姬姓家族興旺起來。當時晉國正是晉獻公在位,畢萬在晉獻公手下當差。晉獻公十六年(公元前661年),畢萬和趙夙一起統兵進攻霍、耿、魏三國,將它們滅掉。畢萬因功被晉獻公授予大夫之位,封在了魏(今山西芮城縣北)地。從此,畢萬及其後代又以封地作為自己的姓氏而疑義姓魏了。這支由姬而姓畢,由畢而姓魏的后稷的後人,在春秋晉國出了不少名人:有隨從晉文公流國並協助他回國即位的魏武子,有使晉悼公“作年之中九合諸候”的魏絳,有與趙簡子一共同攻範氏、中行氏從而拉開“三家分晉”序幕的魏侈。在這一次次的政治鬥爭中,魏氏協助了晉室,卻也壯大了自己。最後終於導致了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滅亡。這時候,中國的歷史已經進入了戰國時期。

由魏氏建立的魏國始終是戰國七雄之一。它有輝煌的時期,也經歷過衰敗的階段。在經過250多年的戰友風雨之後,魏國的最後一位君主魏王假被秦軍俘獲,魏國亡。魏國亡後的第4年,秦朝就統一了天下,魏王假的子孫們也分散到各地,被人們稱為王家。從此,他們便以王作為自己的姓氏。

由姬而姓畢,由畢而姓魏,由魏而姓王的除了魏國君主王建的後代外,一些魏國宗親的後裔也經歷了這一條道路。最著名的就是魏公子無忌。

魏公子無忌是魏昭王的小兒子。魏昭王死後,無忌的哥哥即位,為魏安釐王。無忌為信陵君。信陵君是著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以禮賢下士、好養門客著名,很多有才幹的人都慕名投到他的門下。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軍在長平大破趙軍後,又乘勝進軍,圍困趙首都邯鄲。趙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因此,趙國寫信請示魏國援救。魏王說:“誰敢援救趙國,等我軍攻破趙國後就先打他”!魏王果然害怕,他急忙令晉鄙駐紮在趙國的邊境上,停止進軍,觀望秦趙的勝敗。趙國的平原君急了,寫信給信陵君說:“我之所以和你結成姻親,是因為敬幕你為人仗義,以解別人的危難為己任。現在,趙國有難魏卻視而不救,怎能說明你為人仗義呢?況且,你的姐姐還在趙國,你即使不關心別人,難道也不管你姐姐的死活嗎?”信陵君聽了門客候贏的計策,讓魏王的愛妃如姬偷了兵符,自己帶了兵符矯詔殺了晉鄙,親自鄰兵救趙,解了趙國之危。信陵君這個舉動,在各國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各國諸候都願意與他結交。後來,信陵君率五國之兵大破秦軍,把秦軍逼入函谷關使其不敢出來,因此,信陵君名震天下。秦國對他既怕又恨,花費巨資行反間計,離間魏王與信陵君的關係,最後終於達到了目的,使魏王不再信任信陵君。信陵君被魏王冷落後,日日沉湎於醇灑美色之中,憂鬱而死。幾十年後,秦國滅掉了魏國,信陵君的孫子卑子害怕受到迫害,率領家人逃到泰山。他們也不再姓魏了,因是王族後代,也改姓了王。

作為王姓先祖的姬姓人物還有一個人也應當提到,這就是周靈王的太子晉。太子晉是東周時一位頗有才華的王室貴族。據說有一次晉平公派叔譽入周覲見,太子晉的能言善辯令叔譽感到十分意外,回到晉國後,就對晉平公說:“靈王太子晉才15歲,竟如此厲害,我和他辯論,竟被他問得理屈詞窮。我們還是及早歸還先前侵佔的周王室的土地吧,否則我們就會大禍臨頭”。在一邊的師曠聽後很不服氣,他不相信一個15歲的孩子會有這麼厲害,便要求到周廷與太子晉辯論。沒想到師曠見了太子晉後也被太子晉問倒。師曠是個盲人,他利用這個生理上的殘疾為自己找了個下臺的臺階。他說:“我是個盲人,看不見,只靠耳朵來了解外部世界。耳聞要比眼見的東西少多了,所以容易被問倒。”話雖這麼說,師曠也確實領教了太子晉的厲害。

太子晉不但對來較量的使臣脣槍舌劍,對自己國家的事也據理力爭。周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谷水、洛水兩條河流洪水氾濫,直接威脅著王宮的安全,周靈王打算用堵截的辦法阻住洪水,太子晉堅決反對,主張用疏導的辦法根本解決。尤其應該指出的是,太子晉從如何治水的問題中引申出如何治國的大問題,指出壅堵的辦法實際上是保自己於一時而使矛盾激化。他說:“王將防鬥川以飾宮,是飾亂而佐鬥也,其乃章禍而遇傷乎?自我先王厲、宣、幽、平而貪天禍,至於今未弭。我又章之,懼長及子孫,王室其愈卑乎?”這哪裡是在談治水,分明是在總結東周的政治教訓。

太子晉是東周時一位具有太子身份而沒有能夠繼承王位的人。關於他為什麼沒能繼承王位,歷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他因為直言相諫而被廢掉了太子的身份;另一種說法是年幼早喪,失去了繼承王位的機會。無論怎樣說,人們都對這位才華橫溢卻英年早逝的太子充滿了惋惜之情,於是人們便把他的早逝加以神化,從而使他變成了一位神仙。《太平廣記》引《列仙傳》記載了這樣一個神話故事:

周靈王的太子王子喬,自幼好吹笙作鳳凰鳴。他在伊水、洛水之間遊覽的時候,遇見了道士浮丘公。浮丘公見他有仙風,便把他接上了嵩山。王子喬一去就是30多年。家裡人入山尋找,王子喬忽然出現,對尋找他的人說:“告訴我的家人,七月七日那天在緱氏山頂能見到我。”到了那天,人們果然看見王子喬出現在緱氏山頂。只見他騎著白鶴,向眾人招手,但可望而不可及。這個故事中的王子喬就是太子晉。

無論是史書中記載的太子晉還是神話故事裡的太子晉,都曾被後來王姓家族引為自己祖先的根據。《新唐書》卷七十二《宰相世系表》說:“周靈王太子晉以直諫廢為庶人,其子宗敬為司徙,時人號曰王家,因以為氏。”傳至現在的《西清王氏族譜》中有一篇《太原王氏宗族探源》,文中說:“周靈王太子晉,名子喬,英年輔政,諸候賓服。只因谷、洛二水將浸及王宮,周靈王患而壅之;惟太子以谷、洛二水既壅,勢必氾濫於民田,民以食為天,力主其不可。因此觸怒父王,被貶為平民。自是太子齎志以終,年僅17歲。所幸有子宗敬,少有大志。及靈王崩,次子景王嗣位,宗敬曾仕周為司徙。究因王政失墜,周室就衰,於力不從心之餘,毅然辭職徙太原,而鄰里仍稱之為王家,乃以王為姓,並尊晉公為王氏系姓始祖。”這兩個記載是從史實角度上對太子晉為王姓始祖的認同。唐劉禹錫《王質神道碑》說:“質字華卿,始得姓自周靈王太子晉,賓而天仙,時人號曰王子,因去姬而為王氏”。這是從神話傳說角度對太子晉為王姓始祖的認同。無論如何,太子晉為王姓始祖之一已成為千百年來被人們認可的不爭的事實。

TAG標籤:王姓 演變成 姬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