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北京的回族姓氏看回族如何在北京落地生根

中國有56個名族,整合了全國各地域和各名族文化。中國姓氏就是其中的一個,很多的少數名族的名字都已經為漢化,這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為了生存,可能是為了適應經濟的發展,可能是因為喜歡漢名族的文化。

北京的回族姓氏看回族如何在北京落地生根

小編這次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回族是如何遷移的北京的,並且在北京落地生根的,一起來看看吧。

回族早年從中東波斯而來,因眼睛呈灰色或其它顏色,故被稱作色目人。北京回族地位最高階段乃元朝統治時期,那時他們地位僅次於蒙古人,在漢人之上。元朝把中國人分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北方漢人,四等南方漢人。

據胡振華主編的《中國回族》一書介紹:回回大量湧入北京是在元代,相傳當年大都城內有清真寺30多座。到了明代,隨著明初大量從南向北移民,回回也越聚越多,據說北京回族中,任、沙、劉、李、馬、金、霍等姓的祖籍大多來自南方。明代實行軍人屯墾,軍人被限制在一定範圍內,回回軍人在屯墾中聚族而居,就形成後來的“回回營”。北京有些回民的姓氏堂號,能表明其來源,如西門劉家(即指南京水西門劉家)、大同馬家、泊頭曹家、韋河張家、滄州劉家、陳家、陝西古家……等等。從中可知北京回民是來自四面八方。清初,滿族統治時為“拱衛皇居”,把內城的漢人和回回統統遷到外城。但到康熙年間,有錢的回回又遷回內城。

康熙中期以來,北京回民聚居分佈大致如下:位於宣武區的牛街,是回回居住最集中的地區,有回民約四萬人。解放後,歷屆區政府都有回民區長,牛街附近還有回民醫院和回民國小。回民多從事商業,特別是珠寶業,其中不乏殷實富戶。朝陽區是回民人口較多的區。西城區的德勝門外一帶為回民密集的居住地,過去這裡的回民多從事騾馬行業,阜城門錦什坊街及三里河等地回回居民也較多,著名的錦什坊街清真寺——普壽寺即在此。東城區則有著名的東四清真寺。其他回族聚居區有豆芽菜衚衕、安定樓門外關廂和東直門外二莊等,這幾處都建有清真寺。海淀區的馬甸,也是北京回族居民密度最大的聚居區之一,有規模巨集大的馬甸清真寺。過去的馬甸羊棧林立,是北京最大的羊只集散地。當地回族多從事羊行。遠郊區縣回民密集的村鎮,以通州和大興兩區回族人口較多。通州回族的分佈有通鎮、馬駒橋、於家務(回族鄉)、張家灣、棗林莊、西關、岱頭等處。大興縣的回族聚居點有黃村、西紅門、朗各莊、薛營、東白塔、崔指揮營、佟營、留士莊、禮賢等處。其他各縣如昌平區的西貫市、小辛莊、牛欄山、沙河等處都是回族聚居的鄉鎮。此外還有順義區的回民營、高麗營,豐臺的豐臺鎮、長辛店、南苑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