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歷史上最大的一個長盛不衰的望族,溧陽史家

解讀百家姓史姓。溧陽史家是一個神祕存在,也歷史上最大的一個長盛不衰的望族。史[史,讀音作shǐ(ㄕˇ)]。史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十五位,人口約三百零七萬六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19%左右。

溧陽史家 歷史上最大的一個長盛不衰的望族

溧陽史家

江蘇溧陽史氏始於東漢溧陽,是繼西漢杜陵史家之後最大的一個發散中心。從東漢至清末,江蘇史氏共出過80多個進士,尤其是溧陽史家,是史氏歷史上最大的一個長盛不衰的望族。

溧陽史氏始於東漢溧陽侯史崇。

史崇,原籍山東濟北,其高祖史恭封杜陵侯,其後裔遷居杜陵(陝西長安),故萬姓統譜說他是杜陵人。據史氏宗譜所記,史崇的曾祖父是史元(玄),漢宣帝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因外戚舊恩封平臺侯,祖父史恁、父親史習先後繼承侯爵。漢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7年),史崇因剪赤眉劉盆子、平王尋於昆陽有功,官右將軍青州、冀州二州刺史加驃騎將軍;加封史崇為溧陽侯,官徐州、兗州二州刺史,食邑一萬戶,其居地在江蘇溧陽長蕩湖南的埭頭。

溧陽史氏,在東漢王朝經歷將近七代人。以史崇為始祖一世,世世繼承侯爵,直到三國,才取消侯爵的繼承權。具體情況是:二世史顥,以孝著稱;三世史茅,官尚書、侍中、鎮西將軍、雍州牧;四世史洽,官河內太守、司隸校尉;五世史澤,官左中郎將、上郡太守、御史大夫;六世史鉉,嗣溧陽侯改封蘭山侯,官冀州刺史;七世史藻,天下三分,改朝換代,子孫為溧陽人。

溧陽在三國時屬吳。史氏在三國紛爭中經歷了兩代人,八世史嵩在吳擴大勢力範圍的爭戰中為平越中郎將,蒼梧、鬱林(今廣西)二郡太守,封撫陵侯,食邑1500戶;史懿官至司空府諮議參軍、徵南將軍,九真(今越南)隴西二郡太守。

公元265年,三國一統,司馬炎改國號為晉。晉王朝是一個最講究門閥等第貴族世胄的王朝,在官吏的選拔上大搞九品中正制。在晉代(公元265年~419年)的154年裡,史氏由於出身貴胄、門第顯赫,幾乎代代當官封爵,不到六代人,被封爵的竟有一公、五侯、一伯、一男;八世史隱,從吳歸晉之後,官尚書侍御史該國大中正(主管選拔郡守的官),史光為中書侍郎;九世史爽,官至五兵尚書、該國大中正、封零陵郡公(湖南),食邑3500戶加冠軍將軍、青州刺史;史紹,官鎮西府參軍、武陽將軍、司徒府長史、封武陽侯;史楚,官寧朔將軍、建安太守、鹽官都尉、封安吉伯;十世史雅,官散騎常侍、中書令、陳留太守。

史韶,官交州(今越南)屬國都尉、豫章(今南昌)太守、鹽官都尉,封陽羨侯(今宜興溧陽之間地),食邑1400戶;史琬,官王府參軍、丹陽、江寧府縣令、散騎常侍輕車將軍,封宜春縣男(江西)進都亭侯(松江),食邑1500戶。十一世史輝,官積射將軍、巴郡太守(四川重慶);史晃,輕車將軍、南蠻校尉、長沙太守;史諒,因平蘇峻、桓溫有功官至散騎常侍、強弩將軍、北海郡(今在山東)內史、該國大中正,封常安侯;十二世史疇,官豫章太守;史淵,官至尚書左民郎,江潤都太守,封秭歸縣開國候,食邑2000戶;史陵,官積射軍左中郎將、御史丞豫章太守;十三世史憲,官尚書左民郎、建安太守,封山陰縣侯(浙江);史潢,官中郎將蒼梧太守。史援,寧朔將軍中郎將。

南北朝(公元42o年~588年)時,溧陽史氏有史環(十四世)為官樂鄉縣令,都水衛尉、新安太守(廣東)!十五世史處安,官晉安太守(福建),史篡官散騎常侍、兗州刺史,封建昌縣(江西)開國侯;十六世史佐官司農卿。

在隋朝(公元589年~617年),溧陽十七世史萬歲(隋書說他是京兆杜陵人,父名史靜,滄州刺史;溧陽史氏宗譜說他是溧陽人,父親名史佐),以太平公充左領軍行軍總管,因戰功拜上大將軍;史育左官監門侍中衛將軍。隋末天下大亂,溧陽史家不少人為避亂逃到福建浙江。

唐朝唐高祖李淵至武則天稱帝(公元618年~648年)期間,溧陽史氏有三人當官:十八世史仲謨,官越王府東閣祭酒、朝散大夫常州刺史;十九世史元道,巨集文館學士、中散大夫太子洗馬、江州刺史;史嶷,授宣議郎太子詹事。武后臨朝,有二十世史大熹,為朝散大夫,新州司馬上柱國,史璨,為朝散大夫上騎都尉國事博士;二十一世有史處權,官潤州江寧縣尉,史處壽,官汝州新城縣令,史擇言,官鐃州弋陽縣令,史淨滋,為朝議大夫輕車將軍、駙馬都尉、溧陽縣開國侯,史務滋,為通議大夫輕車都尉,天授元年(公元690年)遷司賓卿進拜左納言,相武后侍御史,溧陽縣男。

由於來子殉誣雅州刺史劉行實、劉行感兄弟謀反,武后詔務滋與來俊臣共同審理此案,務滋想為劉氏兄弟平反,來俊臣就狀告史務滋同劉行感關係親密、包庇劉氏兄弟。天授二年一月(公元691年),武后叫來俊臣審理務滋,務滋遂即自殺。史務滋的自殺,給史氏在政治上、思想上極大的打擊與震動。史務滋的兒子史惟肖遷陝西終南,史子珉徙越州諸幾,史子華因官徙浙江定海,史擇言遷河北真定。由於武后在朝時間不長,來俊臣自己也於延載元年(公元694年)因坐贓而貶為同州參軍,但在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封建社會裡,作為史氏有史以來官位最高的宰相自殺,對家族不免在思想上帶來沉默消極、淡泊仕途的影響,但人才還是時有湧現。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務滋後裔史翔登第進士,任京兆尹、山東道節度,公元758年襄陽兵亂被殺,諡襄愍;

史有則當過臨安縣令;二十六世史謙恕官至梁州刺史,二十七世史實在唐昭宗天覆三年(公元903年)官至刑部尚書,蒹御史大夫上柱國。在五代(公元907年~959年)的52年裡,溧陽史氏出過兩個官:二十八世史澱為騎都尉國子博士,二十九世史萬壽(後晉)時官至安南將軍、蔡州刺史。

宋王朝的建立,使溧陽史氏進人了新時期,史氏後裔不斷向外遷徙。三十世史彥虯在宋仁宗時任將仕郎守太子正字,是埭頭史氏中聲望最高的族長,回鄉後修葺宗譜,增設廟象,至袖元年(公元1054年)又上田判府要求保護廟墓。從他兩個兒子開始,埭頭分為大小兩宗。長子史廷祚為埭頭大宗祖,二子史廷胤為夏莊(下莊)和湖頭等小宗祖。

宋代以來的溧陽史家:

溧陽史家在唐代往外遷徙的不多。但自宋代以來就大量地往外遷。在溧陽縣內分徙於下莊、湖頭、趙圩、義畝、黃金山、崇村巷、東培、周院、徐角、山前等廣大地區,在元明清三個朝代共出了29名進士,其中史夔、史貽直、史奕簪祖孫三代三進士,兩個狀元一宰相,是史氏在封建王朝最後的一個權勢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