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符合事實嗎,家譜的記載靠譜嗎

眾所周知姓氏家族文化在明代面臨著一次大改革,幾乎所有的家庭都在此期間修訂了一本自己的家譜,而因記憶的有限,許多家譜的記載是否靠譜?

那麼,本期一起來解析家譜的記載靠譜嗎?符合事實嗎?

家譜的記載靠譜嗎?符合事實嗎?

一般在讀族譜的過程中有幾種情況能讓我們斷定某資訊不符合事實。

1、譜序中講述宋元甚至明以前的家族源流。通常的故事是:本姓氏本姬姓,周被封某某地,得某姓氏,世代為顯宦,居住在河南光州固始,隨王審知入閩,祖先在宋代任某縣令。

前幾行故事幾乎每一本族譜都差不多。在明代之前,王朝對大部分福建的鄉村地區控制並不那麼強,許多百姓是“無籍之徒”、“化外之民”。直到明代,中央王朝對地方的控制能力增強,這些百姓被編入戶籍,參加科舉考試,明清兩代理學家推動士大夫禮儀文化下鄉的成果漸漸顯現,平民百姓開始祭祖修譜。這就使得符合士大夫倫理的“中原起源”故事成為族譜譜序普遍的模式

2、世系中連續幾代單傳。有時為了附會一個有功名的祖先,世系圖中,會在實際可知最早的祖先與那個有功名的“祖先”之間編出幾十代人,但這無中生有的每一代都只有一個人,這種情況基本可以判定這部分世系圖不是真的。真實的世系圖往往一代有數人甚至數十人,在姓名旁附有簡略生平、生卒年、婚娶、葬地。

3、除了靠經驗判斷,還有許多情況可以在詳細閱讀後判定,比如聯宗(即兩族或多族聯合為一族)後修譜偽稱為一宗。比如一個職業修譜者為某地的多族修譜,其中多有不實資訊,那麼再看到這個修譜者為某族作序,則應多加註意。

我想歷史文獻皆是平等的,所有編撰出來的資料都經過了人為的取捨,不論是二十四史還是一冊契約文書,都需要仔細地甄別、互證。族譜也是一樣,有些資訊、有些人會被丟掉,有一些會被記錄下來,而後編寫者再新增上一些資訊來使得他的敘事完整。作為民間文獻,族譜記載著官方文獻中未關注到的資訊,記載著那個時代人民的日常生活,這使得涵蓋社會不同階層的大歷史成為可能。

另一方面來說,是什麼被族譜記住,是誰被家族遺忘,這個家族在數百年編寫族譜的過程中添加了哪些故事,這一切是因為什麼?這記憶和遺忘的過程本身,就是這個家族數百年曆史的重要部分。但普通百姓大規模修譜都是在明代之後,明代之前幾乎不會規律地兩三代人修一次譜,(人們對於祖先的記憶一般不會早於自己的曾祖),因此明代之前的世系實在難以考實。

TAG標籤:符合事實 記載 家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