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走進歷經數百年的風雨的費家巷“宰相府”

解讀百家姓費姓。讓我們一起走進歷經數百年的風雨的費家巷“宰相府”。費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河北、四川、重慶、上海、江蘇、安徽、浙江、湖北、河南等省市多此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65位。

走進歷經數百年的風雨的費家巷“宰相府”

走進費家巷12號,劉禹錫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詩句總是縈繞在耳畔。這裡是清朝嘉慶年間的體仁閣大學士費淳的故居,他是自清以來官位最高的衢州人。大學士在明清兩代位極人臣,相當於宰相,周圍百姓都稱這裡是宰相府。推開吱呀作響的木門,鋪滿鵝卵石的天井、長滿青苔的厚石板、精細的牛腿窗花,曾經的輝煌和榮耀依然在斷壁殘垣的縫隙裡透出來。

費淳是杭州人,早年他隨祖父衢州教授費士桂來衢州,就讀於三衢學舍,定居在這裡。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進士,授刑部主事,嘉慶年間,官至體仁閣大學士。費淳為官有政聲,據史書記載,任太原知府時,知民間因爭水利訴訟多年未決,命按舊河道開渠,民田灌溉受益。當地人建了座費公橋紀念他。任江蘇巡撫時,因為天旱,為求雨跪在烈日下三日,老百姓民繪圖賦詩以頌。後升任兩江總督和河道總督,因為治理河道有功升遷至大學士,年七十三而卒。

經過數百年的風風雨雨,費淳的相府如今已經很難一窺全貌,其故居前廳大部被毀。只能從老人們口中探聽一點曾經的痕跡。老人們說老宅門檻很高,屋裡的柱子要兩個人才能抱合,上面刻著費淳的真跡。現在的費家巷2號到18號原來都屬相府,連費家塘都是宰相府花園的一部分。

費淳回鄉省親時,還經常去費家巷附近的道觀下棋。解放後,道觀被拆了。其故居前廳被用來堆放糧食,悄無聲息地化作一片廢墟。等到了破四舊的時候,老宅中那些費淳的手跡,雖然曾經躲過了漫長歲月的侵蝕,卻沒能逃脫人為的破壞,毀於一旦。

如今殘存的相府,只保留下12號那一幢房子。大門依舊別緻,豎著一個雕花的木質雨篷。屋裡住著一戶徐姓人家,他們的祖輩曾與費淳同朝為官。200多年來,這些歷經風雨的民居至今仍然以殘敗不全的肢體遮風擋雨庇佑後人,可以說是一種奇蹟,但正因為有了人,才給這座凝重的古宅帶來了生氣。

在老宅的天井抬頭仰望,市中心工商銀行樓上的大鐘鉚足勁日復一日地運轉著,鐘聲時時飄進老宅,敲打在屋簷的蛛網上。在這一瞬間,古城的歷史彷彿是一函線裝書,安安靜靜地躺在費府這個泛黃的書盒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