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名人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姓氏名人/列表

陶行知與三塊糖,陶姓名人經典小故事

解讀百家姓陶姓名人陶行知。這是陶行知還在當國小校長的時候發生的一個小故。陶姓,中華姓氏之一,距今已有4300多年曆史。在歷史上,陶姓名人輩出。得姓始祖為上古聖帝之一唐堯,唐堯又稱陶唐氏,其後一支便以陶為姓。

陶姓名人經典小故事:陶行知與三塊糖

教育家陶行知當國小校長時,有一天看到一個學生用泥快砸自己班上的同學,當即喝止他,並令他放學時到校長室裡去。

放學後,陶行知來到校長室,這個學生已經等在門口了。可一見面,陶行知卻掏出一塊糖送給他,並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了這裡,而我卻遲到了。學生驚異地接過糖。

隨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放到他手裡,說:這塊糖也是獎給你的,因為我不讓你在打人時你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給你。那個同學更驚異了。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塞到他手裡,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不守遊戲規則,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有作鬥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啊!那個同學感動極了,他流著淚後悔地說:陶校長,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他們畢竟是我的同學啊!

案例分析:

從此案例中,我們發現陶行知先生在處理這個事件的過程中,沒有使用任何的批評性語言而是採用了表揚的方式。在案例中陶行知先生一共表揚了三次:第一次表揚學生的誠信,遵守約定按時來與他見面;第二次表揚學生的正義,能夠仗義執言,幫助弱小的同學;第三次又一次以獎勵一塊糖的方式表揚了他。

在這三次的表揚過程中,我們能夠感受到雖然獎勵、表揚的方式都是一樣的,但其中分量最重、含義最深的是陶行知先生對這個孩子的第三次表揚——表揚學生自己認識到了在整個事件中所犯的錯誤,也就是學生對自己的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指個體自我的精神交鋒,它通過個體主體以肯定或否定的形式來自我調節,是個體或堅持或放棄或調整自我的重要信念、想法或行為,是自我作出更加合理的選擇。

我認為在這個案例中,陶行知先生處理得十分巧妙,在遇到這個事件的時候,陶行知先生沒有采用大多數教師常用的批評教育方法、講道理糾正學生的錯誤行為等方法使學生認識並改正自己的錯誤,而是給了學生一個充分的時間。在這個時間內,我們可以想象到這個孩子的內心一定是矛盾的,他一定會思考陶行知先生找他的原因是什麼,會對他說些什麼等等。這樣便形成了一個自我的精神交鋒。這個學生已經不是低年級的學生了,他有一定的判斷是非的能力,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之後,他便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個自我教育的過程。

自我教育是一個學生的自我教育,是一個學生自我內心體驗,他是學生自己認識並糾正不良行為的過程,它比教師採用說教而是學生糾正不良行為的效果要好很多。再者它是一種內心體驗,是學生自己認識到的,所以在今後的日子裡,如果這個孩子再遇到類似的事件,當他要解決事件時,內心中就會有一個正確處理事件的航標,而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這個事件對他今後的健康成長也有一個鋪墊性的作用。

陶行知簡介:

陶行知(1891-1946),徽州歙(shè)縣人,原名文浚。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大學期間推崇明代哲學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學說,取名“知行”。後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又改名為行知。畢業於金陵大學文學系。

陶行知開創中國近代教育的典範,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大主張,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論核心。曾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務主任,中華教育改進社總幹事。先後創辦曉莊學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學團、育才學校和社會大學。著作有:《中國教育改造》、《古廟敲鐘錄》、《齋夫自由談》、《行知書信》、《行知詩歌集》。

TAG標籤:姓名 陶行知 三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