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福建歷史文化名人都有哪些?,盤點

每一個時期都不缺乏英雄,尤其是在戰亂時期,不是有句話說:“亂世出英雄”嘛!而福建作為周朝時期的七閩之地,又有哪些英雄人物和歷史名人呢?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福建文化吧!

盤點:福建歷史文化名人都有哪些?

1、林則徐(1785—1850年),字少穆,福州閩侯人,。嘉慶進士。曾與龔自珍、魏源、黃爵滋等提倡經世之學。歷官道員、按察使、布政使、東河河道總督、巡撫,以幹練廉明名重於時。1838年7月,他遵旨籌議《嚴禁鴉片章程》六條,極力贊成黃爵滋的主張。

他說:“(吸菸)論死之說,私相擬議者,未嘗乏人,而毅然上陳者,獨有此奏。然流毒至於已甚,斷非常法之所能防,力挽頹波,非嚴蔑濟。”林則徐在兩湖地區厲行禁菸,成績斐然。同年9月,他再陳道光皇帝,痛切指出:鴉片“迨流毒於天下,則為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洩洩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林則徐的言行,使他成為主張禁菸的著名代表人物。

2、葉祖珪(1852-1905),字桐侯,福建閩侯人,出生於一個塾師家庭,共有兄妹九人,葉祖珪排行第三,由於看到家庭負擔很重,便放棄了科考之途。

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學堂第一期駕駛班。1871年7月畢業,船政第一期畢業,畢業時在寫給洋教習卡羅的告別信上說道“願盡所能為國效勞”,

1876冬年作為福建船政第一批留學生,與劉步蟾、薩鎮冰等被選派出國,1877年春進英國格林威治海軍學校學習,先後在英國海軍“索來克伯林”號裝甲戰艦(與英國王太子同艦實習)、“芬昔勃爾”號巡洋艦實習,三年期滿後回國,洋監督恭薩克對他的評語是:“勤敏穎悟,歷練甚精”,堪“勝管駕官之任”。

3、鄭孝胥(1860-1938)福州閩侯人,字太夷,號蘇戡,一作蘇龕。嘗取東坡‘萬人如海一身藏’詩意,顏所居曰‘海藏樓’,世稱‘鄭海藏’。宣統三年,任湖南布政使;八月,武昌起義,辭職之瀘,以鬻書自給,一度任商務印書館董事,民國十二年,以二師傅陳寶琛,英人莊士敦之薦,任為小朝廷‘懋勸殿行走’。

4、林白水(1874—1926),福州閩侯人,教過書、辦過學、從過政,但就其一生來,主要還是辦報,自1901年他27歲出任《杭州白話報》主筆以來,25年間他先後創辦或參與編輯的報刊就有10多種,經歷了晚清到軍閥肆虐的動盪歲月。

盤點:福建歷史文化名人都有哪些? 第2張

5、林覺民(1887-1911),字意洞,號抖飛,福州閩侯人。1900年入福建高等學堂,開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1905年與陳意映結婚。1906年自費去日本留學,專攻日語。翌年補為官費生,入慶應大學文科,攻讀哲學,兼習英、德文。此間積極從事革命活動,並加入同盟會。

1911年春,得知黃興、趙聲等在香港建立統籌部,籌劃廣州起義,遂赴香港,後回福建召集革命志士。4月27日,與陳更新等率福建志士進入廣州。下午5時30分,隨黃興勇猛攻入總督衙門,縱火焚燒督署。衝出督署後,轉攻督練所,途中與清巡防營大隊人馬相遇,展開激烈巷戰,受傷力盡被俘。清兩廣總督張鳴歧、水師提督李準親自在提督衙門內審訊,他毫無懼色,在大堂上侃侃而談,綜論世界大勢和各國時事,宣傳革命道理。

又在堂上發表演說,談到時局險惡的地方,捶胸頓足,憤激之情,不可扼抑。最後奉勸清吏洗心革面,獻身為國,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被關押幾天,滴水米粒不進,泰然自若地邁進刑場,從容就義,年僅24歲。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著譯有《六國比較憲法論》等。

6、陳紹寬(1889—1969),字厚甫,閩侯縣人,原福建省副負責人,國防委員會委員、民革中央委員會副負責人、政治協商福建省委員會副負責人。於“江南水師學堂”畢業後投身中國海軍建設,從“鏡清”練習艦上尉大副累升至海軍部上將部長。

當了大官的陳紹寬卻不肯與蔣介石同流合汙,時常不領他的情,得罪了蔣介石。抗戰勝利後,由於他反對內戰,被盛怒的蔣介石罷免了海軍部長的官職。陳紹寬絲毫不留戀這一頂官帽,通電辭職,搬到南京揚子江飯店當寓公。當蔣介石覺得處理欠妥,欲往南京召見陳紹寬時,陳紹寬卻避而不見,當即提早離開南京南下福州,隱居故里臚雷鄉,每日粗茶淡飯,讀書看報。解放後,年逾花甲、德高望重的陳紹寬被重請“出山”,先後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負責人、副負責人等要職。

無論為官為民,陳紹寬都廉潔自守。1945年,他解甲歸田時,帶回30多箱行李,竟全部是書籍。以後這些書都貢獻給福建省立圖書館,編為“厚甫書目”。出任福建省副負責人期間,陳紹寬儉樸如舊,而把節省下的錢作為修建臚雷村“臚峰一橋”和“臚峰二橋”的經費。

陳紹寬說:“不論做官與做人,都要光明磊落,清廉自守。”還說,“當官不是終身職,而做人卻是終身的事。不當官,人還是要做的。”他用光明磊落的一生詮釋了他的做人之道。

盤點:福建歷史文化名人都有哪些? 第3張

7、唐鉞(1891~1987)字率黃,原名柏凡,福建閩侯人。中國現代實驗心理學家、心理學史家。1914年入美國康奈爾大學修習心理和哲學。畢業後,在哈佛大學研究院哲學部心理系繼續深造並從事心理學研究工作,1920年得博士學位。

8、蕭其煊(1894-1945)字叔萱,福建閩侯人。保定陸軍學堂和北京陸軍大學畢業。歷任福州軍務司科長、營長、北京陸軍講武堂教官。旋留學日本,於日本陸軍大學畢業。回國後,於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任奉天陸軍第二梯隊參謀長。

9、張鈺哲(1902.2.16-1986.7.21)福建閩侯人。1926年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天文學系。1929年獲美國葉凱士天文臺天文學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名譽臺長,中國天文學會名譽理事長。1928年發現1125號小行星,命名為“中華”。30多年來拍攝和領導拍攝到7000多次小行星和彗星的精確位置,發現800多顆小行星和3顆命名為“紫金山”的新彗星。1957年初應用天體力學基礎理論對人造衛星軌道問題作了開創性研究。開創並領導了天文學多個領域研究,取得多項重要成果。在天文學史研究、天文儀器研製、天文科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0、樑遇春(1906~1932),福建閩侯人,別名馭聰,又名秋心。現代散文家,優秀的散文文體家,郁達夫稱之為“中國的愛利亞”。代表作有散文集《春醪集》、《淚與笑》等,散文名篇《“失掉了悲哀”的悲哀》、《春潮一刻值千金》等。代表作有散文集《春醪集》、《淚與笑》等,散文名篇《“失掉了悲哀”的悲哀》、《春潮一刻值千金》等……

10、陳景潤(1933~1997)年生,福建省閩侯人。是著名的數學家,也是二十世紀世界數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人物。陳景潤早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系,曾任職於北京一所中學,後任職於廈門大學圖書館。曾從師於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1956年,在華羅庚先生的推薦下,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工作。

他很早就對“哥德巴赫猜想”問題有獨到的見解,經過多年的精心解析和推算,終於取得了世界領先地位。他所證明的(1+2),是一個200多年來許多科學家一直未能解決的問題。為了採摘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陳景潤沿著極其艱難曲折的路不斷攀登。他身患腹膜炎、肺結核等多種疾病,醫生一次次給他開了病假條,可是他從早到晚不停筆,甚至連節假日也不停止工作。“二層半”的資料室,他坐的位置是固定的,靠窗桌子前的第一個位子,即使他沒有來,人們也很少去坐它。

盤點:福建歷史文化名人都有哪些? 第4張

11、劉以鍾(1889—1918),字資厚,福建閩侯人。1905年肄業全閩師範學堂。考選福建留日學生,入巨集文學院及東京高等師範學校,歷經7年,研究教育學,崇尚人格教育。畢業回國後,任全閩兩級師範學堂教習。1912年任福建教育司次官。同年夏,被推薦為出席第一次全國教育會議的福建代表。1914年參加全國教育聯合會,並被聘為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1917年,任教育單位視學,9月任浙江省教育單位負責人。後又調任教育單位參事。

12、嚴愷(1912—2006),福建閩侯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水利和海岸工程專家。現任河海大學名譽校長,水利部交通部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水利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海洋學會名譽理事長。他從事水利事業近70年,為中國的水利教育和建設事業做出突出貢獻。

13、林祥謙,1892年10月出生在福建省閩侯縣一個農民家庭。1906年進馬尾造船廠當學徒。1912年到京漢鐵路江岸機車車輛廠當鉗工。1921年12月參加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武漢分部會議,並作為發起人之一籌備組織京漢鐵路江岸工人俱樂部。1922年夏加入中國黨,不久當選為江岸京漢鐵路工會委員負責人。

14、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諡文,世稱朱文公。祖籍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朱熹是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註》《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註》,後人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等。其中《四書章句集註》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盤點:福建歷史文化名人都有哪些? 第5張

15、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明朝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臺,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16、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號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今晉江市龍湖鎮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軍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將領。

施琅早年是鄭芝龍的部將,1646年(順治三年)隨鄭芝龍降清。不久又加入鄭成功的抗清義旅,成為鄭成功的得力助手、明鄭軍的重要將領。鄭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施琅,施琅藉故殺了曾德,因而得罪了鄭成功,鄭成功立即誅殺施琅的家人,施琅逃走,父親與兄弟被殺。由於親人被鄭成功殺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

施琅投降清朝後被任命為清軍同安副將,不久又被提升為同安總兵、福建水師提督,先後率師駐守同安、海澄、廈門,參與清軍對鄭軍的進攻和招撫。1681年(康熙二十年),李光地推薦施琅,康熙帝採納了李光地的意見,授施琅福建水師提督,加太子少保銜,施琅積極進行攻討臺灣的部署準備。

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決定攻臺,命施琅與福建總督姚啟聖一起進取澎湖、臺灣。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揮清軍水師先行在澎湖海戰對臺灣水師獲得大勝,鄭克塽率臣民降清。施琅在收臺後反駁當時清廷內部有人提出“宜遷其人,宜棄其地”的意見,上疏籲請清廷在臺灣屯兵鎮守、設府管理,力主保留臺灣、守衛臺灣。施琅因功授靖海將軍,封靖海侯。

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施琅逝世,賜諡襄莊,贈太子少傅銜。施琅死後與其妻王氏、黃氏合葬。泉州城內有靖海侯府和施氏大宗祠。在同安東郊有績光銅柱坊,現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17、陳嘉庚,是著名的愛國華僑領袖、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泉州府同安縣集美社人(現廈門市集美區)。

1913年回家鄉集美先後創辦了集美國小、中學、師範、水產、航海、商科、農林等校(統稱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廈門大學、集美學村各校師生都尊稱其為“校主”。

1949年應毛的邀請回國參加政治協商籌備會。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負責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負責人等職。曾被毛稱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

1990年3月11日,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把一顆編號為2963的小行星命名為“陳嘉庚星”。

成長於鄭成功抗清復明故壘的陳嘉庚一生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戰、解放戰爭、新中國的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晚年的陳嘉庚,請人在鰲園燒錄“臺灣省全圖”,念念不忘國家統一。

盤點:福建歷史文化名人都有哪些? 第6張

18、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
  1919年8月的《晨報》上,冰心發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

1923年出國留學前後,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於1951年返回中國。

1999年2月28日21時12分冰心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9歲,被稱為“世紀老人”。

19、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生於福建福州,當代數學家。

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當時廈門大學的校長王亞南先生舉薦,回母校廈門大學數學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於華羅庚教授的賞識,陳景潤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1973年發表了(1+2)的詳細證明,被公認為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1981年3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國家科委數學學科組成員。1992年任《數學學報》主編。

1996年3月19日下午1點10分,陳景潤在北京醫院去世,年僅63歲。

20、鄭振鐸,1898年12月19日生於浙江溫州,原籍福建長樂。我國現代傑出的愛國主義者和社會活動家、作家、詩人、學者、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翻譯家、藝術史家,也是國內外聞名的收藏家,訓詁家。

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並開始發表作品。1932年,他的《插圖本中國文學史》出版。1949年任全國文聯福利部部長,全國文協研究部長,人民政治協商文教組長,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長,民間文學研究室副主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文化部副部長。全國政治協商委員,全國文聯全委、負責團委員,全國文協常務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195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57年,他編集出版了《中國文學研究》三冊。

1958年10月17日,因飛機突然失事遇難殉職,年僅50歲。

TAG標籤:歷史 福建 文化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