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胡裡山炮臺開放時間,旅遊早知道

胡裡山炮臺是近代洋務運動的產物,是廈門市重要的旅遊景點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於廈門的意義可想而知。在胡裡山炮臺,你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當時烽火硝煙的味道。本期的廈門文化帶你們瞭解胡裡山炮臺開放時間。

旅遊早知道:胡裡山炮臺開放時間

胡裡山炮臺並不是只有一個炮臺,只是炮臺位於這座公園。所以胡裡山炮臺的整片實際上是公園,而炮臺本身又是它的其中一個點亮。胡裡山炮臺位於廈門島東南海岬突出部,毗鄰廈門大學園區,三面環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旅遊資源,景區系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全國4A級旅遊景區。

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年,總面積7萬多平方米,城堡面積1.3萬平方米,分為戰坪區、兵營區和後山區,炮臺結構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歐洲風格,又有我國明清時期的建築神韻,歷史上被稱為“八閩門戶、天南鎖鑰”。景區年均接待中外遊客達上百萬人次,成為了廈門旅遊城市的名片和視窗,是廈門市重要的旅遊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廈門湖裡山炮臺景區系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廈門東南端海岬突出部,靠近廈門大學,是中國洋務運動的產物,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三月初八,竣工於1896年十一月初八,是中國洋務運動的產物,歷史上被稱為“八閩門戶、天南鎖鑰”。

炮臺用花崗石條建造,並以烏樟樹汁和石炭、糯米拌泥沙夯築而成,堅固異常。整個建築糅合歐洲半地堡式和中國明清時期防禦陣地的結構模式,形成科學合理的防禦體系。用優質花崗岩築成的城門、城牆、城樓、護城壕、清兵營房和炮臺等保留完整,是研究我國海防軍事史、洋務運動史和兵工構築技術的珍貴史蹟。

胡裡山炮臺上最有名的是1893年購自德國克虜伯兵工廠的一門28生(280mm)克虜伯大炮,至今儲存完好,有效射程可達16000米(最遠射程19760米) 花了白銀10萬兩才購得(含海運及保險費)。

胡裡山炮臺的克虜伯大炮曾被鑑定為“世界現存原址上最古老最大的十九世紀海岸炮”,並榮獲大世界基尼斯最佳專案獎。

炮臺總面積7萬多平方米,城堡面積1.3萬多平方米,分為戰坪區、兵營區和後山區,內開砌暗道,築造護牆、彈藥庫、兵房、官廳、山頂了望廳等。炮臺結構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歐洲和我國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

炮臺地理位置重要,向東可支援白石頭炮臺,提前將敵艦攔阻在廈門水道之外;正(南)面和對岸的嶼仔尾炮臺隔海相對,互為犄角,炮火交叉可封鎖阻擊廈門航道之敵艦;向西可追擊進入廈門港的敵艦,守住廈門港;向北可支援陸軍陣營等,因此被稱為廈門的“天南鎖鑰”。

炮臺配備了當時最優的裝備,特別是兩尊280毫米口徑,射角為360度,炮身長13.13米,重50噸的克虜伯大炮為主炮,其口徑280毫米,炮重87噸,炮長13.9米,仰角可達30度,炮輪規道直徑7.36米,炮高4.6米,寬5.29米,可360度旋轉,有效射程19760米,每分鐘可發射1-2發炮彈,威力巨大,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海岸炮。

被稱為“炮王”的克虜伯大炮,是“世界上現仍儲存在原址上最古老和最大的十九世紀海岸炮”,被列入《2000大世界吉尼斯記錄大全》。1958年“大鍊鋼鐵運動”中,西炮臺大炮被拆毀,現僅存東炮臺大炮一門,護炮二門。

胡裡山炮臺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內涵,打造了克虜伯大炮和紅夷火炮操演兩個核心品牌,“迎客儀式”表演、“牽手櫃檯”專案、高模擬機器人矽像館、4D影院、幻影成像劇場、擊沉日艦史料館、光緒朝硃批奏摺、獨木成林等三十餘個配套專案。

這些融新、奇、特、的平面、立體、靜態和動態的文化旅遊產品徹底改變了胡裡山炮臺景區曾經只有一門大炮的歷史,豐富了景區產品結構和文化內涵,提升了景區旅遊檔次,使胡裡山炮臺成為一個“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文化旅遊景點,每年接待中外遊客突破一百七十萬人次,成為了廈門旅遊城市的名片和視窗,是一個集觀光遊覽、歷史文化體驗為一體的主體性景區。

胡裡山炮臺地理位置獨特,東面與金門島隔海相望,南與漳州臨海,西與鼓浪嶼遙相輝映,北面是繁華市區距高崎機場僅需二十分鐘,距輪渡碼頭僅需十分鐘,距火車站僅需十五分鐘,交通十分便捷。

最佳季節:四季皆宜。春秋季氣候最佳,初夏也不錯,冬季較溫暖。
  建議遊玩:1——2小時
  門票:25.00元
  開放時間:07:30——18:00
  地址: 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胡裡山上

【結束語】胡裡山炮臺中,那一座克虜伯大炮當年為守衛祖國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站在炮臺之上,遠眺一望無際的海面,早已看不出當年炮火連天的場景,但是卻能感受得到那是一種怎樣的畫面。它承載了一些不可磨滅的歷史,是我們應該牢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