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絕”在何處,榕城三絕都是什麼

福州,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文明誕生了。在中國著名景點中福州又叫榕城,在歷史的長河中基本上都是福建的政治中心。今天呢小編要為大家帶來的是中國著名景點中的“榕城三絕”,希望大家喜歡。

壽山石

壽山石
  壽山石雕是福建福州傳統的漢族民間雕刻藝術,以產於福州北部山區北峰的壽山石為材料,通過特殊技藝製作出供人玩賞的小型雕刻。壽山石雕十分注重依石造型,因而有“一相抵九工”之說,其技藝主要流傳在福州市晉安區鼓山、嶽峰鎮、象園、王莊街道和壽山鄉。

壽山石亦稱塔石,其石質脂潤,色彩斑斕,溫潤如玉,為歷代藏石家所珍愛,是進行石雕創作的上等原料。壽山石以獨特的意蘊,融會了自然美與藝術美的語言,構成了“壽山石文化”。

通常在一塊壽山石上,有紅、黑、黃、青等數種顏色,相互交錯成自然斑紋。藝匠們根據石塊的形狀、色澤和紋理進行構思和藝術加工,雕刻成人物、走獸、山水、花鳥、果蔬、海味等陳設欣賞品和印章、文具、菸缸、水盂等實用工藝品。製作時先鑿打出粗坯,剝出大體輪廓,然後用手鑿深入刻劃,最後經修光、磨光、上臘而成。

製作一件作品,少則費時幾天,大的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由於這些原因,壽山石雕的社會影響面極廣,具有“上伴帝王將相,中及文人雅士,下親庶民百姓”的藝術魅力,深受國內外鑑賞家與收藏家的好評。如今,福州的壽山石雕除了各種型別圓雕及圖章外,還與脫胎漆器、象牙雕刻相結合,製成各種屏風、圍屏、掛聯等,遠銷北美、西歐及東南亞各國,深受歡迎。

鑑賞
  鑑賞壽山石雕注重三看:
  一看“因材施藝”是否恰當。壽山石雕藝術最大的特點就是利用石料的天然色澤,雕刻出造型和色澤相適應的作品。我們在鑑賞和選購壽山石雕作品時要看雕刻藝人在“因材施藝”方面的獨到功力。看看是否充分利用石質、石形、石色、石紋來確定相應的題材與造型,而不是牽強附會。

二看技法是否合理。壽山石雕已由古墓葬出土的文化中看到的極為簡練的技法,發展為現代精細的高浮雕、鏤空雕、透花雕和圓雕等。一件壽山石雕精品往往綜合應用各種傳統技法。

三看刀法是否充分。壽山石雕的技法,是通過運刀的刀法來體現的。壽山石雕的刀法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有簡練的刀法,有朴茂的刀法,有渾厚的刀法,有秀凌的刀法。如薄意雕刻,花鳥雕刻,多用秀凌的刀法。如人物圓雕、古獸印鈕等雕刻則多用朴茂的刀法,它適於收藏家、鑑賞家拿在手上“把玩”,而不刺手,另有一番情趣。

意義
  壽山石雕在中國傳統玉石文化中佔有突出地位,相關雕刻品已成為高雅、精美、凝重和睿智的象徵。壽山石雕追求既雕既琢的藝術效果,提倡返璞歸真,故以“相石”為重要環節,講究利用石形石色,巧施技藝,以達到“天工合一”的境界。

榕城三絕都是什麼,“絕”在何處

脫胎漆器
  福州脫胎漆器是具有獨特漢民族風格和濃郁地方特色的藝術珍品,與北京的景泰藍、江西的景德鎮瓷器並稱為
  中國傳統工藝的“三寶”,享譽國內外。
  福州脫胎漆器是繼承我國古代優秀漆文化發展起來的。它品類之多在全國漆器行業首屈一指,大的如陳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漆畫大屏風、彩繪大花瓶、脫胎仿古銅大獅等,小的如煙具、茶具、餐碗、盤、碟、罐等,共有18類1200多個花色品種。它質地堅固輕巧、造型別致,裝飾技法豐富多樣,色彩明麗和諧,可謂集眾美於一體,具有非凡的藝術魅力。郭沫若生前曾做詩備加讚譽,稱讚福州脫胎漆器是“天下諒無雙,人間疑獨絕”。

福州脫胎漆器作品,早期多為佛像和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後逐漸向自然形、仿生形等方面發展,使作品更加豐富多彩,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沈紹安首創的脫胎漆器技法,開創了我國漆藝文化的新面貌,在當時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沈紹安進貢朝廷的脫胎菊瓣形朱漆蓋碗,通高10釐米、口徑10.8釐米,壁薄如紙,厚不及一毫米。乾隆帝見後龍顏大悅,親自在蓋內、碗心題刻隸書填金詩一首:“制是菊花式,把比菊花輕。啜茗合陶句,露掇其英。”乾隆帝的詩,生動地描述了沈紹安脫胎漆器的特點,足見當時沈紹安首創的脫胎漆器產生的巨大影響。這件漆器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內。

在歷史上,福州脫胎漆器曾被收藏為宮廷珍品,新中國成立後又被列為珍貴的國家禮品贈送外賓,受到國內外人士的青睞,產品不僅暢銷國內各省市,而且遠銷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世界各方人士曾用“珍貴的黑寶石”、“東方難得的珍品”、“髹飾之光”、“人間國寶”等詞句來形容福州脫胎漆器的精美。

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和政府及時採取搶救措施,在原來沈紹安蘭記、德記的基礎上成立福州第一脫胎漆器廠和第二脫胎漆器廠,還創辦福州工藝美術研究所和福州工藝美術學校,推動漆器行業的發展與繁榮,使福州脫胎漆器不僅在生產規模上大大超過過去,而且在藝術風格上更加多樣化。具體來說,在坯地上,除了綢布脫胎坯和木坯外,還有鈣塑和合成樹膠坯等多種。在表面裝飾技法上,除了推光、描金、暈金、漆畫、錦紋、嵌銀彩、嵌螺甸、仿古銅外,還有赤寶沙、寶石閃光、仿彩窯變、磨漆畫等多種。

目前,由於市場經濟的衝擊,福州第一、第二脫胎漆器廠已相繼倒閉,福建工藝美術研究所被解散,從業人員紛紛改行,原有藝人所剩無幾,“印錦”、“臺花”等脫胎漆器髹飾的技法也已失傳,福州脫胎漆器髹飾,這一傳統技藝面臨人亡藝絕的困境,需要善加保護。

榕城三絕都是什麼,“絕”在何處 第2張

軟木畫
  軟木畫,又稱軟木雕、木畫。中國漢族民間雕刻工藝品。主要產於福建福州。它是一種“雕”、“畫”結合的手工藝品。色調純樸,刻工精細,形象逼真,善於再現中國古代亭臺樓閣,園林景色,使人觀後如身臨其境。運用浮雕、圓雕、透雕等技法,精雕細鏤成花草樹木亭臺樓閣、棧橋船舫和人物,再用通草作成白鶴、孔雀、糜鹿等鳥獸,根據畫面設計,粘在襯紙上,配製成立體、半立體的木畫,裝在玻璃框裡,就成了獨具一格的藝術品。其中借鑑中國園林“框景”的手法,構圖新穎別緻,畫面層次分明,色彩古樸典雅。

福州軟木畫產生於1914年,由福州民間藝人吳啟棋首創。巧匠們利用軟木質地輕軟、紋理細密、色調柔和的特性,運用傳統的民間雕刻技藝,以刀代筆,將軟木精心雕鏤成中國畫式的亭臺樓閣、花草樹木等零部件,再根據創作需要,將這些零部件有機組合成一幅完整的景觀,將中國民間精湛的雕刻技藝與中國繪畫優美而深遠的意境巧妙結合,軟木畫由此得名。軟木畫曾經一度輝煌。

吳啟棋創造軟木畫後便回到家鄉福州西園村開設手工藝作坊,西園村人競相學藝,軟木畫由此成了西園村人的經濟來源之一。解放前,福州軟木畫已經暢銷海外,曾在世界博覽會展出。建國後,作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民間手工藝品種,軟木畫工藝的發展一直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心和支援。朱*、董**和郭沫若等領導及社會知名人士曾親臨軟木畫的主要生產單位福州工藝木畫廠參觀。鄧**同志在參觀軟木畫後留下“民間藝術精品”的題詞。

製作軟木畫的原料,主要是產自歐洲西班牙、葡萄牙及阿拉伯等地的栓皮櫟樹。軟木有不透氣、不透水、不起化學作用等優點,同時又具有質地輕軟、不易燃、抗腐蝕、耐磨和富於彈性,有細密的天然紋樣、色調純雅的特點。

為了將軟木切成不同薄片,近百年來軟木畫藝人發明、製作了許多因材施藝的工具,大大小小算起來有數十種之多。軟木畫看起來似乎只是輕鬆的案頭工藝,可做起來真不容易,比如一幢樓閣,窗櫺、椽子、柱子等都細若髮絲,密密的屋瓦也不足一釐米,而松樹的鬆絲更是細超髮絲。

內容大多反映山光水色、名勝古蹟和花草蟲魚,有200多個規格、400多個花色品種。工精藝巧,形態逼真,而且具有輕便、不變形、不脫膠、抗腐蝕等優點。國內外一些人士把它與脫胎漆器、壽山石雕同譽為福州工藝“三寶”。現福州軟木畫有五百多種花色品種,產品遠銷三十九個國家和地區,有的產品陳列於首都人民大會堂福建廳。

製作軟木畫,要經過選材、雕刻、拼接、裝框等工序。軟木畫妙在運用“以小觀大”的藝術手法,“叢山數百里,盡在一框中”。產品有平面浮雕多層次的壁掛、雙面座立透屏等。

【結束語】榕城三絕即壽山石雕、脫胎漆器、軟木畫,三者都是福州享譽全球的漢族傳統藝術珍品,福州,別稱榕城,簡稱“榕”,為福建省省會。榕城三絕中壽山石雕歷史悠久,而脫胎漆器、軟木畫都是二十世紀初初步形成的。

TAG標籤:榕城 絕在 三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