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嫁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婚嫁文化/列表

結婚份子錢給多少核實,​​​​​​​結婚份子錢怎麼給

結婚有一件事是敏感但又必須做的,那就是湊份子錢,那麼結婚份子錢怎麼給,結婚份子錢有什麼講究呢?結婚份子錢多少合適呢?一起來看看吧!

​​​​​​​結婚份子錢怎麼給  結婚份子錢給多少核實

結婚份子錢一般都是賓客們用結婚紅包封好,在結婚當天送給新人的,表示對新人結婚的祝賀。如果不能親自送達新人,很多人也會選擇請相熟的朋友代為交給新人。現在還有一種方式是通過微信將結婚份子錢傳送給新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微信結婚紅包。

結婚份子錢多少合適

1。如果在酒店辦喜筵的話一般在進門處就有收紅包的人,把禮金裝在紅SE的信封(有專門裝禮金的紅包)給收紅包的人,再報上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收禮金的人會把你的名字記下來。紅包上不用寫名字。

2。如果是同學、朋友、同事結婚,就不必要考慮太多習俗之類的,一般都是考慮關係親近,結合自己的經濟請況給。還在讀書的一般給100-400之間的份子錢都可以,意思一下而已,不必太在意。如果在工作可能給400、500、600、800、1000這幾個數多。當然如果是給200,對方以後就會跳過300回400,;給500,對方以後可能回還600;給600,時間久點對方會跳過700直接回800;給1200,跳過1300直接回1400。

3。如果是親戚結婚,先看親戚關係親疏,再結合按照當地習俗來送。豐城這邊現在喜歡送這幾個數字200、400、600、800、1000,男方的親兄弟姐妹之間可能會送得多點,一般在2000以上,更多會選擇送4000到8000之間的數。需要注意的是同樣親近的親戚可能比較多(比如好幾個親舅舅、親姑姑等),相互之間可能會有比較,所以大家都會在送禮前討論後,大家送同一個數。除非家境相差很多,送的禮金會不一樣,否則很容易有出風頭之嫌。

結婚份子錢

結婚份子錢背景

古代:在古代並沒有流行送份子錢的習俗,人們習慣送東西給新人。

清末民初:送份子錢成為上流社會舉辦喜事必不可少的專案。尤其是滿族八旗,為了體現身份更講究送份子錢的禮節。老舍先生的小說《正紅旗下》就描述過家裡為了湊份子錢發愁作難的請景。

解放初期: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流行送份子錢。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結婚特別簡單。

改革開放後:人們手上也有了閒錢,隨著商品經濟觀念的深入人心,直接送錢為全社會所接受,送份子錢成為祝福新人的方式。

結婚份子錢有什麼講究

這種出錢不討好的事請,著實讓世界各國的人們覺得隨禮難。面對“紅SE炸彈”,英國人關注更多的不是“腰包”而是“面子”。據統計,英國人蔘加一次婚禮的平均花費是440英鎊(約合人民幣4000元),大概相當於一週的薪水。這筆錢的3/4都用於服裝打扮,只有100多英鎊是贈送給新婚夫婦的禮金。不過,按照一個人平均每年參加5次婚禮計算,相當於一個多月的工資就打水漂了。

在韓國,每年春秋季是“隨份子”的高峰期。據韓媒4月報道,一項調查顯示,韓國人結婚禮金平均會送6萬韓元(約合人民幣330元),關係好的漲至10萬,近七成韓國人認為送結婚禮金是負擔。

嚴謹務實的德國人則願意直接將禮金折成實物。新人會在婚禮前數月找一家自己喜歡的百貨商場挑選結婚所需用品,然後擬好清單,註明價格發給親友,便其贈送。

考慮到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一些英國年輕人提出了趨簡的“隨份子”方式。英國小夥子麥可思說:“我的朋友會去開一個賬戶,所有賓客可以自願存一點錢,作為他們度蜜月的基金。”

在同樣十分重視婚禮的巴基斯坦,社會人士納其詩布羅西表示關於贈送結婚禮金的習慣,“有一些社會期望和壓力在起作用。我們偶爾也會聽到有人因此陷入財務困境的訊息。”

TAG標籤:份子 核實 結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