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民間習俗活動是什麼,錫伯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錫伯族是我國少數民族的其中一個民族,在錫伯族中有著自己本民族的特色和傳統節日,那麼錫伯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呢?民間習俗活動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少數民族的節日一起來看看吧!

錫伯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民間習俗活動是什麼

錫伯族的傳統節日
  
抹黑節
  抹黑節是錫伯族人民另一個饒有風趣、獨具特色的傳統節日。傳說,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這天“五穀之神”要下凡巡視,人們互相往臉上抹黑,是為了祈求五穀不之不要把黑穗病傳到人間,使小麥豐收,百姓平安。

所以這一天,人們起得特別早,把晚間準備好的抹黑布(抹鍋底的黑灰)或氈片帶上,走向大街伺機抹黑的物件。

閒不住的年輕人成群結夥挨家串戶去抹黑取鬧。遇到老年人也不放過,不過要跪地施禮請安,再向老人額頭抹一小黑點,以示尊敬。尤其是姑娘,很少有人能逃脫臉上不被抹黑的,此時姑娘們也毫不畏懼,用同樣的手段往小夥子臉上抹黑。

錫伯族的“抹黑節”據傳說,錫伯人民因苦於小麥黑穗病之害而演變出這一獨特的節日。每年正月十六日太陽未升起之時,錫伯族群眾就要用預先準備好的鍋底黑灰往臉上塗抹。

親朋鄰居不相互串門,子侄輩首先給老人跪下,用鍋灰往其前額點一點,然後,平輩之間相互亂塗,直到一個個都成為黑臉蛋為止。只有青年婦女不提倡臉上抹黑。這一習俗的用意在祈求老天爺開恩,不要讓小麥染上黑穗病。

錫伯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民間習俗活動是什麼 第2張

填倉節
  農曆正月二十五日為“填倉節”。這一天農戶家向糧倉焚香禮拜,在糧囤裡插上香,周圍灑上灰圈,以避邪,求豐收。

二月節
  農曆二月八年級,俗稱“龍抬頭”。這天,收回“喜利媽媽”。為了送“喜利媽媽”還位,用蕎麵和成麵糰再用刀削成不規則形的面片,名叫“蕎麵特合勒”。下鍋煮熟後,拌紅糖吃。近族各戶男女老少都去叩頭,吃蕎麵片。家家戶戶用灶塘中的灰,從井臺撒到家門,撒成一條較寬的灰道,叫做“領龍”(或“引龍”)。

西遷節(又稱“四一八節”)
  西遷節是錫伯族人民不可忘記的民族節日,節日這天,家家都要把屋打掃得乾乾淨淨,準備豐盛的食品,穿上節日盛裝,相聚在一起,彈起“東布林”(錫伯族的一種樂器),吹起“墨克調”(錫伯族的一種曲調),跳起舞姿剛健、節拍明快的的民族舞蹈“貝勒恩”,來慶祝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節日。

十月節
  錫伯族稱“專拜依車”,時間是農曆十月七年級,又稱“下元節”。為緬懷祖先,每年這一天也要上墳將用紙疊成的衣、褲一起燒化,謂之“送寒衣”。

錫伯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民間習俗活動是什麼 第3張

懷親節
  新疆錫伯族同胞稱為“杜音拜專扎坤”,是錫伯民族的西遷戍邊紀念日,因時間是農曆四月十八日,所以叫“四、一八節”。這是二百餘年來錫伯人民的傳統節日,紀念一部分錫伯族西遷祖國西北邊疆的伊犁地區,駐防戍邊的英雄業績。又有懷念親人之意。西遷官兵出征的前一天,西遷官兵及家屬與送行父老兄弟姐妹親戚故友齊集在太平寺“錫伯家廟”,共進了離別飯,共飲了離別酒,為戎裝西遷的同胞餞行。

從此,每年農曆四月十八日,在錫伯村屯,都要在寺廟內拱灶,殺豬,吃高粱米飯,每戶都去當家人,進行聚餐,來紀念錫伯族西遷的歷史壯舉,暢敘保衛祖國西北邊疆的業績,緬懷離別的骨肉同胞。

祭地節
  祭地節是錫伯族的傳統節日每年春耕開始前選日進行。節日這一天,每家選擇一頭肥豬,在自家後院設定的祭壇上,先用清水澆豬身,家長燒香在豬身上晃三下,口唸著祝詞,面向西天行跪拜禮,祈求地神和天神保佑人畜兩旺,喜獲豐收。

然後宰豬,將豬血灑在鬃毛埋進土裡。在把豬頭煮成半熟品供在祭桌上。如果節日的這天或隔日下於,那麼這年就是豐收年吉兆。如果節日這天或隔日刮大風,那麼這年可能是災年的凶兆,就要到祈年樹下祭拜地神和天神,祈求消災滅難。

搶千燭,錫伯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三日舉行。接前各家各戶開始準備做燭。燭是一種特殊的用面和清油做成,做好後送到指定的廟裡。

燭的數量不限,然後有喇嘛將燭排好,廟裡做一隻特大的燭放在中間向著月亮,周圍是各家送的小燭象徵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