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管仲的外交主張和軍事制度,聖人之師

管仲,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是中國古代著名政治家、軍事家。那麼,在管仲在任期間,有哪些外交主張和軍事制度呢?這些主張和制度又有什麼樣的成果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中國古代名人中去了解吧。

聖人之師:管仲的外交主張和軍事制度

外交主張:
  管仲的外交主張,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幟,以諸侯長的身份,挾天子以伐不敬。

為了使齊桓公成為諸侯之長,管仲在外交上協助齊桓公做了許多努力。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國,燕向齊求救,齊國救燕。

前661年,山戎攻打刑國,管仲提出“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暱,不可棄也。”齊桓公再次發兵攻打山戎以救邢國。打退了毀邢都城的狄兵,並在夷儀為邢國建立了新都。次年,狄人大舉攻衛,衛懿公被殺。齊國率諸侯國替衛國在楚丘另建新都。

前656年,管仲讓齊桓公質問楚國為何不按時向周天子進貢祭祀所用的茅草而導致祭祀大典無法及時進行,使得楚國承認自己的錯誤。

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管仲獻計讓齊桓公會集諸侯國君於首止,與周天子盟,以確定太子的正統地位。

公元前654年,管仲,齊桓公因鄭文公首止逃會,率聯軍討伐鄭國。數年後,齊桓公率多國國君與周襄王派來的大夫會盟,並確立了周襄王的王位。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魯、宋、曹等國國君及周王宰孔會於葵丘。周公宰代表周王正式封齊桓公為諸侯長。

同年秋,齊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此後遇到侵犯周王室權威的事,齊桓公都會過問和制止,此次盟會齊桓公確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管仲的外交戰略獲得了很大成功,使齊桓公霸業更加合法合理,同時也保護了中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為華夏文明的存續做出了巨大貢獻。

軍事制度:
  其原則是“作內政而寄軍令”,其措施是“參其國而伍其鄙”,其內容為:將全國分為二十一鄉,工商之鄉六,士鄉十五。工商之鄉不從事作戰,實際從事作戰的是士鄉十五。

五鄉為一帥,有一萬一千人。由齊君率為中軍,兩個上卿各率五鄉為左右軍,是為三軍,就是“參其國”。一鄉有十連,一連有四里,一里有十軌,一軌有五家,五家為一軌,這就是“伍其鄙”。軌中的五家,因世代相居處在一起,因為利害禍福相同,所以,“守則同固,戰則同強”。

這是一種社會與軍事相結合的戰鬥體制,亦為後來大規模的戰爭作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