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鄂溫克族瑪麗亞·索,中國最後的女酋長

瑪利亞·索,內蒙古鄂溫克族人,被譽為中國最後的女酋長。在這位受人尊敬的女酋長的身上,都有什麼樣的故事呢?是什麼讓她堅守自己的位置,堅持想保留馴鹿和狩獵文化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鄂溫克族文化中瞭解吧。

中國最後的女酋長:鄂溫克族瑪麗亞·索

瑪麗亞·索的簡介:
  瑪利亞·索(1920年—),內蒙古鄂溫克族人,著名小說《額爾古納河右岸》(曾獲茅盾文學獎)的原型,使鹿鄂溫克部落最後一任女酋長,也被譽為中國最後的女酋長。她帶領的敖魯古雅使鹿鄂溫克部落,一個只有200多號人的微型族群,是中國唯一飼養馴鹿的民族,被人們稱為“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

瑪利亞·索不會說漢語,雖然她的話要通過族中其他人來翻譯,但她是營地的核心和最受尊敬者。她的地位與權威,不僅因為她的年長,也來自於她以往的善於打獵和管理部落的經歷。面對鄂溫克民族馴鹿和狩獵文化的逐漸消亡,這位年逾九旬的老人向林外的人們悲愴傾訴:“一想到鄂溫克人沒有獵槍,沒有放馴鹿的地方,我就想哭,做夢都在哭!”“我只想回到馴鹿身邊”……

瑪麗亞·索的性格:
  瑪利亞·索的表妹古麗梅說,瑪利亞·索酋長一生很勤儉、細心,真正保留了很多民族特有的財富,其中包括狩獵所獲得的野生動物標本和祖輩遺留的工藝器皿。她還採集了很多的獵民草藥,每天忙完該忙的事之後,還能親手一針一線用鹿皮線做一些皮製的手套、小挎兜、首飾包等實用品和工藝品。

中國最後的女酋長:鄂溫克族瑪麗亞·索 第2張

現實中,瑪利亞·索話語不多,沉默寡言,長相和一身裝扮會讓外人誤以為她是個俄羅斯老大媽,臉上也沒有人們印象中“酋長”的威嚴,更多是一個年長者的慈祥和歲月的滄桑。做針線和烤列巴都是她的絕活。瑪利亞·索最清楚馴鹿的習性,馴鹿什麼時候應該在什麼地方她很瞭解,獵民們按照她的吩咐去尋找放養的馴鹿,一找一個準。

瑪麗亞·索的堅守:
  當地政府在2002年就在內蒙古根河市的西邊為“敖魯古雅”所有243名鄂溫克人建起了居民新居,房子由芬蘭貝利集團設計,一水的芬蘭木製結構,小樓幽雅,冬暖夏涼,但山林中生活了一輩子的瑪利亞·索,她捨不得山林中那群馴鹿,更鐘情于山林中那古樸、寧靜的生活。[2]她的一百多歲的姐姐瑪利亞·布,被子女們送到山下的敬老院。瑪利亞·索不想去敬老院,她只想堅守在山林中,堅守最後的鄂溫克馴鹿文化……

2010年8月26——29日,以“女酋長”瑪利亞·索為原型,中國首部使鹿鄂溫克大型原生態舞臺劇《敖魯古雅》,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把使鹿鄂溫克幾近消亡的民族文化搬上了舞臺。該劇通過原生態歌舞、絕世罕見的民族樂器、純手工製作的服裝飾品等彌足珍貴的文化素材,把使鹿鄂溫克部落純真天然的民族風情展現給觀眾。各界反響空前熱烈。

鹿鄂溫克走上了舞臺,瑪利亞·索十分欣慰,她親臨演出現場(此次為了去北京特意臨時辦理了她人生中的第一張身份證)。當老酋長被《敖魯古雅》總導演烏日娜攙扶上臺時,全場沸騰了,觀眾全場起立,報以熱烈的掌聲、歡呼聲,長達十多分之久。年邁的老酋長流下了感動的淚水。老酋長真切的希望能將使鹿鄂溫克的藝術文化帶給更多的人,使更多的人瞭解敖魯古雅使鹿鄂溫克族,共同守護中國最後的使鹿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