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列表

享譽海內外的滄源崖畫的造型特點

在滄源佤族自治縣有著我國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崖畫之一滄源崖畫。滄源崖畫也是滄源的一張名片。多年來,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滄源崖畫仍有很多不解之謎。下面,讓我們隨佤族文化一起來了解下享譽海內外的滄源崖畫。

享譽海內外的滄源崖畫的造型特點

滄源崖畫:分佈於滄源縣的勐來鄉、糯良鄉、勐省鎮區域內,1965年至2000年陸續被發現,目前共發現了15個點,崖畫分佈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海拔在1000米--2000米之間。15個點共有面積約400多平方米,共有圖形1100多個,畫面內容多為狩獵、舞蹈、戰爭、採集、建築和村落等。畫面佈局多采用圖解、示意的形式處理空間。圖形描繪均作剪影式。畫面內容反映了一定的宗教觀念,作畫的意圖和功能具有明顯的記事性質。畫為暗紅色,以赤鐵礦粉拌動物的血,用手指或羽毛繪成。

滄源崖畫主要分佈在雲南省滄源縣糯良山、班考大山與拱弄山之間的勐董河流域的河谷地帶。是我國發現較早的古代崖壁畫藝術遺存之一。1962年以來,已先後在滄源縣中北部的勐來、丁來、滿砍、和平、芒陽、勐省等地發現了11個崖畫點。這些崖畫大都畫於離地面數米高的一片片垂直的崖壁上。

滄源崖畫的內容主要有人物像、動物像、村落圖、狩獵圖、祭祀圖、舞蹈圖等。每個畫面都有一箇中心內容,真實地描繪了一幅原始生活的百態圖,古樸、形象、生動。反映了佤族先民的智慧和豐富的想象力。

滄源崖畫採用平塗法,手法簡練,生動傳神。人體多用三角形表示,面部不畫五官,但四肢卻畫的姿態多變,動感強烈。通過雙臂和雙足的種種不同姿態,可以看出人物的活動內容。動物也是如此,雖然五官不清,但通過角、尾、足和耳部的特徵,也可以辨認出其種屬。

滄源崖畫影象多呈赭色。作畫的顏料可能是用赤鐵礦、蟲膠和動物血調製而成的。根據專家們的初步研究分析,這些崖畫可能是新石器時代的作品,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當地佤族群眾一直把它當作神物加以崇拜。

TAG標籤:滄源 崖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