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宗教文化/列表

解讀圓寂是什麼意思,佛家用語詳解

說起佛教大家都知道佛教起源與印度,在秦朝時期就流傳到了中國,作為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他們注重人類的心靈和道德的覺悟和進步。相信大家應該都有在電視上見過哪哪什麼高僧圓寂或者電視上也不少見,那麼在佛學入門中圓寂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佛家用語詳解:解讀圓寂是什麼意思

在佛教看來,萬物因緣而生,因緣而滅,身體形骸皆為夢幻泡影,逝去的人是不需要將其存留在世間的。然而,為什麼九華山那些修行圓滿的“肉身菩薩”卻要將不朽的身體留給世人呢?

在九華山中,至今還保留著一種古老的殯葬習俗:凡有僧人圓寂,必將其盤坐裝殮於陶缸之中,並在遺體四周添充木炭、柴草等物品,密封后放於室外,儲存七日。

七日之後,人們將陶缸下面一個預先置留的小孔掏開,引燃缸內的柴草木炭,將遺體火化。

但是,也有極少數生前有特別交待的僧人沒有火化,他們的缸繼續存放下去。三年之後,當陶缸開啟之時,曾經有這樣的奇蹟發生:缸內的僧侶竟然顏面如生,肉身不腐。他們就是被人供奉膜拜的“肉身菩薩”。

在佛教看來,人的生命歷程就像一個昇華自我的階梯,通過刻苦的修行,在戒律、禪定、智慧各方面達到最高境界,就可以突破自身的肉體侷限,凝結成物質結晶——肉身。

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後,火化的遺骨凝結成一種堅硬的顆粒物質——舍利。佛經記載,舍利有全身和碎身的區別。而九華肉身則是全身舍利,相比碎身舍利更為難得。九華山上最早出現的肉身,正是今天被人們供奉為地藏菩薩的金喬覺。傳說,他圓寂後三年依然顏面如生,骨節能發出金鎖般的聲音,人們將之供奉在三層石塔中,不料,那裡在夜間竟能發出“神光異彩”,這就是後來人們稱之為“神光嶺”的地方。

九華山的摩天嶺,第一位肉身菩薩就供奉在這高山之巔。百歲宮,一座有600年曆史的古寺。這位就是“百歲菩薩”,一位曾活了126歲的老僧。明代的崇禎皇帝正是被他的精神所感動,才下聖旨欽賜建造了這座寺院。關於這位肉身菩薩,九華山中流傳著這樣一個神奇的故事。

佛家用語詳解:解讀圓寂是什麼意思 第2張

傳說,清朝初年百歲宮曾經多次失火,其中最嚴重的一次,大火竟要把整個寺院燒塌。這時,肉身菩薩的雙手忽然抬起,由打坐的姿勢變成遮火的姿勢,一場大雨隨即從天而降。火撲滅了,寺院保住了,但從此以後,這位肉身菩薩的胳膊就沒有放下,始終保持著當年遮火的姿態。

佛教用語。梵語的意譯。音譯作“般涅槃”或“涅槃”。謂諸德圓滿、諸惡寂滅,以此為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終目的。故後稱僧尼死為圓寂。虹化就是得道高僧在圓寂時出現的一種神祕現象。據說,修煉大圓滿到很高境界的高僧在圓寂時,其肉身會化作一道彩虹而去,進入佛教所說的空行淨土的無量宮中。在西藏曆史上,虹身成就的事例非常之多

涅槃是梵語,正音為波利匿縛男,舊雲涅槃,今順古亦云涅槃。又名泥洹,或雲涅槃那,皆音之訛略,或楚夏不同。舊譯為滅度,或雲寂滅、無為、解脫、安樂、不生不滅等,名雖異其義則同。今單舉滅度和寂滅二義釋之:滅度,即“滅”除煩惱,“度”脫生死的意思。寂滅,寂謂理性“寂”靜,滅謂煩惱“滅”除。亦可說,證得“寂”靜之體性,自然煩惱“滅”除。煩惱滅除,自然證得寂靜體性。“智論”雲:涅名為出,盤名為趣,謂永出諸趣生死,則亦可譯為出趣也。

若據新譯——玄奘法師則譯為“圓寂”,此義比較來得完善,因為寂滅、滅度、解脫等譯,不過僅約斷德方面,言斷滅生死煩惱。圓寂則統明智斷二德。今略釋之:具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做“圓”。永離一切煩惱生死叫做“寂”。簡單的說:即德無不“圓”,患無不“寂”。

詳細的說:即福慧二嚴做到圓滿無缺(圓),三惑煩惱徹底清除,二種生死完全度脫(寂),永遠不再被煩惱生死所困擾,回覆“圓”明“寂”照的本有心體,而獲到一種純善純美的莊嚴解脫。這就是涅槃的境界——圓寂。圓約進善方面言(成就一切福德)。寂約滅惡方面言(斷惑滅苦)。據此研究起來,圓寂似大乘無為的涅槃,寂靜、滅度等為小乘涅槃。

要之,圓寂也就是指得“圓明寂照之真心”。因為它——真心——本具一切功德(圓),永離一切煩惱(寂)故。成佛即證此真心,故涅槃並非諸佛的專有品,不過凡夫一向為夢想所矇昧,因此不能證得。所謂迷則顛倒夢想,悟則究竟涅槃。

當知夢想,根本是由本覺真心而起的,我人如能滅一分夢想,即證一分真覺(如鏡子去一分塵埃,即現一分光明),乃至全滅全證。至此則一切功德無不復歸“圓”滿,一切煩惱生死無不畢竟空“寂”,是證到大乘究竟涅槃的境界。

【結束語】按照佛教的說法,一些修行圓滿的菩薩本來有能力、有資格成為佛,但是,為了救度眾生,暫不成佛,再度轉世到人間,教化眾生,這就是所謂的應身菩薩。

TAG標籤:解讀 佛家 圓寂 用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