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文化名人俞樾,德清烏山俞氏一族

解讀百家姓俞姓。德清烏山俞氏一族之文化名人俞樾、俞平伯等。俞姓為中國第119位常見姓。約50.5%分佈於浙江、江蘇2省,30.6%分佈於安徽、上海、江西、福建4省市。

德清烏山俞氏一族 文化名人俞樾

浙江省德清縣地處長江流域中華文化發祥地。她源遠流長的文化脈絡可追溯至五千年前的上古時期。自古至今德清人文薈萃,人才輩出。俞樾、俞平伯等文化名人彪炳史冊,榮耀故里。世居德清東門外南埭的烏山俞氏一族,從清乾隆年間到現在,文柄傳承,學術綿亙,傳為文苑佳話。俞樾(曲園),為道光進士,樸學大師,門生有章太炎、崔適等。着有《春在堂全集》。曲園孫俞陛云為清末探花。曾孫俞平伯,當代着名文學家。因對《紅樓夢》的獨到研究,被譽為一代紅學大師。俞樾、俞平伯故居保留至今,坐落於城關鎮談家弄。

道光三十年,全國的文章高手雲集紫禁城太和殿,經受進士複試的最後一搏,三十歲的浙江德清縣舉人俞樾輕抒狼毫,洋洋灑灑答完了《淡煙疏雨落花天》這道並不那麼吉祥出題,發詩泉而不唐突,敷衍成文又不失縝密。眾人都模仿古來“林花謝了春乃紅,流水落花春去也”等文字,在“落花”的悲傷處入手,終無法脱穎。俞樾一反常態,寫出“花落春仍在”之句,使“落花”有了勃勃生機。大清王朝缺的就是這向上的氣息。俞氏遠祖希賢公曾官元朝提舉,因喜愛德清山水的清明秀麗,便在城南烏巾山下卜居。曲園的祖父俞廷鑣,系乾隆甲寅貢生,一生居家半耕半讀,閒時課詩,頗得士林好評。父親俞鴻漸,嘉慶年間舉人,着有《印雪軒詩集》、《文集》等。俞曲園,便誕生在這樣一個水鄉小村耕讀傳世的家庭中,也生活在農耕時代那種自足平和的生活情調裏。

俞樾自幼不嫻於小楷,而彼時科場尤重於應試者的書法,明清科舉取士,有一種名為館閣體的字體已成為闈場中的專用字體,考卷的字,要求寫得烏黑、方正、光潔,大小一律,翰林院一直流行這種拘謹刻板的字體,已為一種約定俗成,考場上座師先審視的是書法功底,字跡窳劣必誤錦秀文章。俞樾的卷子經了曾國藩的眼,撫案激賞,以為“此與‘將飛更作迴風舞,已落猶成半面粧’有暗合之處,詠落花而無衰諷之意,此生他日成就,未可量也!”至於字跡自然是不重要了。俞樾的:“花落春仍在”,大概與曾國藩那執着的人生態度有暗合這處。於是乎,黃榜掛出,俞樾得中殿試第一。

俞樾也由此入翰林院庶常館為庶吉士,三年後得以引見入宮,在紫禁城一睹咸豐皇帝奕寧的聖容。奕寧見其談吐學問俱佳,感覺尚好,不久,俞樾便蒙恩得授翰林院編修。俞樾扶搖得道的人生起步,讓天下士人羨慕不已。曲園的一生,可以概括為讀書、科舉、做官、罷官、教書、着述幾個過程。他十七歲應浙江鄉試,中副榜,二十四歲中舉人,三十歲中進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三十二歲授編修。三十五歲入河南學政。三十六歲出棚主考,甄選人才,擢拔名士,可謂一帆風順。俞樾聲譽日隆,號稱“門秀三千”,國學大師章太炎、兵部尚書吳大、張佩綸、狀元陸潤癢均出自他門下。其學術教化在日本、韓鮮亦影響頗巨。

同治七年,浙江巡撫特聘俞樾到杭州任詁經精舍山長。俞樾赴任有一個重要原因,詁經精舍是乾嘉樸學的重要代表阮元任浙江巡撫時創辦的,阮元官當得不錯,治學也非常優秀,人生近乎完美。阮元創導實事求是的學風,為那些高明之徒,空疏之士所不耐,卻對了俞樾胃口。俞樾欣然赴任後,又眷戀上西湖。尤其對孤山林和靖、蘇東坡等遺蹟更為仰慕。他的好友彭玉麟、學生徐花農等,便在孤山西麓“六一泉”旁覓得一地,築屋數間,稱之“俞樓”,是為講學之所。

俞平伯為俞樾嫡孫,他一頭扎進曹雪芹的“滿紙荒堂言”中,成為“紅學”一大家,現德清大家山公園山頂豎立着俞平伯銅像。

俞樾,浙江德清人。字蔭甫,號曲園。生於1821年,卒於1907年(此為《辭海》説,《辭源》稱其卒於1906年,不知孰是),享年86歲。道光年間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咸豐五年出任河南學政,兩年後被罷職。後喬居蘇杭二州,於杭州詁經精舍講學長達31年。他曾總辦浙江書局,精刻子書20餘種,通為善本。俞樾學問大成,力倡通經致用。對經學、諸子、語言、訓詁、考據以及小説、筆記、詩詞等諸多領域皆有建樹,着作累達500卷,總稱《春在堂全書》。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儘管俞樾高壽超邁,在讀書、做事、講學之餘,着書立説如此豐富,而且涉獵如此廣泛,簡直不可想象。即或其所學所述瑕瑜互見,仍然是十分的了不起。他是用自己辛勤的汗水,築起了永垂不朽的學問殿堂,成就為一代樸學大師,誠可敬之仰之。用今天的話説,這位大師是做了大半輩子教師,以其滿腹經綸,培育了眾多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