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女不祭竈是什麼意思,男不祭月

祭竈節中秋節是我國漢族民間兩個重要的傳統節日,自古在這兩個日子都有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習俗,例如中秋節夜裏人們要“祭月”,祭竈節人們要祭拜竈神爺等。但在過去,關於這兩個節日習俗流傳着一句俗語叫做“男不祭月,女不祭竈”,那麼就來了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男不祭月,女不祭竈是什麼意思

古代中國,傳統節日頗多,而由此形成的各種禁忌自然也不少,所謂的“男不祭月,女不祭竈”是句老話,意思爲男人不拜祭月神,女人不祭供竈神,是民間在中秋拜月和農曆臘月二十三祭竈之時的一種禁忌。

“女不祭竈”是古代女人過年的禁忌,從過小年,即臘月的“祭竈日”便開始了,其俗由來已久,南宋詩人范成大《祭竈詞》中寫道:“古傳臘月二十四,竈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竈君喜……”,這說明至少在南宋時期,民間祭竈時便要求女人迴避了。

那麼爲什麼不讓女人祭竈呢?究其本質是古代對女性的一種歧視。民間傳說,竈神是炎帝或祝融等神話人物化身的男性神,用現代的話說,是個很有範兒的小白臉帥哥。試想,一個女人拜倒在美男子的腳下,這不是要出軌的兆頭麼?禁止女性祭竈,其實就是民間“性禁忌”的外延,是封建時代“男女授受不親”禮俗在祭祀行爲上的反映。

而“女不祭竈”究竟最早源於何時,現在暫時沒有定論,但爲什麼在宋代時被進一步強化,甚至連詩文中亦有所描寫呢?據研究,這可能與避“扒灰”之嫌不無關係。所謂“扒灰”,是過去公公與兒媳婦搞的俗稱。

據說,“扒灰”一詞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弄出來的,他的傻兒子病死後,年輕守寡的兒媳婦被他看上。據說王安石當時寫了一首求歡情詩,埋在兒媳婦經常上香的香爐灰下面,兒媳婦從灰中扒出後和詩一首,也埋於其中,王安石扒出後知道兒媳婦心已有意。

當然,按照王安石一生的官場起伏,“扒灰”一事或有可能是遭其政治對手抹黑,真僞不辨。但卻讓後世女人多了一項禁忌,女人此後更不方便祭竈了。還是范成大,在《吳郡志》裏說“二十四日祭竈,女子不得預”;到了明代,要求更嚴,《帝京景物略》稱“男子祭,禁不令婦女見之”。

由上文,我們可以簡單瞭解到”女不祭竈“這一禁忌在歷史上的來龍去脈,而與之相對的“男不祭月”,其實原因亦是異曲同工。人們都知道月神嫦娥是個絕色美女,一個純爺們兒向漂亮女子獻殷勤,懷的是什麼念頭?這自然不言而喻了,故而“男不祭月”,也是封建社會“男女授受不親”的一種避嫌做法。

TAG標籤:祭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