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運化煞

當前位置 /首頁/風水/開運化煞/列表

客家祠堂的風水內涵,“族必有祠”

在廣東,有個紫金城,屬於廣東欠發達地區,但是這個地方祠堂遍地都是。大小祠堂有五百多座,為什麼著小小的地方會有這麼多的祠堂?這其實與風水有關係,本期的建築風水帶你去了解客家祠堂的風水內涵。

“族必有祠”:客家祠堂的風水內涵

小小的紫金城,論經濟實力在廣東屬欠發達地區,但論文化特色卻不遜於其它歷史文化名城。據該縣博物館葉老師介紹,歷來紫金人素有建造祠堂的喜好,幾乎村村都建有祠堂。據不完全統計,該縣有大小祠堂500多座。現今,在縣城的下厚街和儒林街附近就有34座不同姓氏的祠堂。

為何小小的紫金縣城縣衙附近紛建這麼多各姓氏的祠堂?
  一打聽才知當地人都認為縣府風水好,前朝官山嶂,後枕狀元峰,文脈就在這片街區,所以祠堂都圍繞縣衙建造,尤以明清兩朝建的祠堂最多。不過,同行的朋友說,紫金縣堂局不大,現在出的人才越來越少,此風水玄機的答案盡在俗語“鐵網罩離頭,金龜水上浮,人無三代富,做官不出頭”。

據稱,形成如此密集的祠堂還有另一個原因。當初紫金建縣時全縣人口還不到5000人,開縣的幾任知縣都為人氣不旺、經濟蕭條而苦惱。此後,有人採納了鄉紳的建議,在縣城建學宮書院,招各鄉各姓學子來縣城讀書,同時動員各姓氏家族在縣城建祠堂。對於建祠堂用地,當局還網開一面,全部免費提供。於是,各姓氏家族紛紛搶佔地盤,大興土木,而且互相攀比,不甘落後。到清朝嘉慶年間,祠堂街逐漸形成氣候。

中國傳統社會是一個宗族社會,祠堂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園。它的功用第一就是祭祖。宗祠是一族祖先靈魂的棲息之所,是一個家族共同祭祀祖先的神聖地方。“祭祀祖先,教育來者”,“追遠溯本,莫重於祠”,“無祠則無宗,無宗則無祖”。

客家人迫於戰亂等因素,從中原遷徒到南方歷經艱辛,生存條件的艱難,更需要精神支援,最有力的精神力量來自於宗族內部的團結,血濃於水,這時用祖宗的旗號來團結族人,就顯得恰到好處。崇祖,天經地義,孝道使然。許多客家人的祖先中都有顯赫人物,對於客家人來說,祖先是其驕傲,又是其精神支柱。因而,客家人在艱難的南遷中,仍不忘身上帶著兩件東西,一是族譜,太平天國戰亂時,績溪上莊宅坦胡氏族人胡志高丟棄全部家產,揹負宗譜逃難的動人故事讓人感嘆不已;二是肩負祖先骸骨,到了新的定居點,則將之擦洗乾淨,置於“金罌”,重新埋葬,其濃厚的崇祖觀念由此可見一斑。

“族必有祠”:客家祠堂的風水內涵 第2張

為了防禦外族侵犯一般聚族而居,實質上給族權的管理帶來方便,強化宗族的認同感、凝聚力,是宗族文化中的核心精神。

祠堂作為耕讀文化和農耕自然經濟的標誌,單一地分佈在一個家族、一個聚居地或一個村落之中,通常星羅棋佈的遍及全國各地。據大致的統計,現存客家祠堂中,有一半左右是始建於明朝的。

在清代,客家人營建祠堂的勢頭有增無減,這就使得客家祠堂的數量在清代達到高峰。當時的客家地區,“族必有祠”,“巨家寒族,莫不有家祠,以祀其先,曠不舉者,則人以匪類以擯之。”2008年我在安徽績溪縣考察時,驚歎該縣祠堂之多冠於全國。如到民國三十六年(1947),祠堂數增至340餘幢。當時績溪全縣人口只有八萬一千多人。平均230人就建有一座祠堂,可見當時徽州立祠之風何等盛行。

祠堂又分總祠和分祠、支祠。總祠是合族為祭祀始遷祖而立的宗祠。該族之人,人人“有份”。它既是宗族祭祀祖先的中心,又是宗族議事、執法,實行宗族統治的中心,其建制規模比宗族其它種類的祠堂要較大。分祠、支祠越多越說明其宗族發丁多,人丁興旺是各個宗族追求的目標。所以,往往藉助風水力量來促進宗族人口繁衍。

風水講究方位。要有一個好坐向就要精心選址。而選址必須遵循風水法度。得風水之勝,須是村落中的寶地。藏風聚氣是其主旨,依勢造形、講究天人合一的理念,圍繞龍真穴的,案秀水繞做文章。評價一個環境的風水優劣,一般有三個標準或條件:一為龍(山嶺的脈絡),發脈要雄壯磅礴,奔騰有勢,落頸要俊秀、靈活,結基要豐、敞;二為局(即對景),自總脈分出的支派,要重重圍攏,能成基地拱衛,基地對景,須灣環回託,羅列各峰,要各有格構,或旗或鼓、或印或案;三為水,基地前面,最好能逆大江,但水不宜直衝基地,水口要回環,最好有種種關欄水口的山嶺或沙洲,立在基地以看不見水的出口為佳。通常認為,龍主人丁,局主功名,水主財路。

有如此好的風水氣場,祠堂的外觀及內涵才能藉此得以凸顯。最好過堂水要有生旺水,正如《玉尺經》雲:“人丁實繫於長生,財祿必根於官旺。是以生水朝堂,螽斯千古。官旺聚局,食祿萬鍾”。

石城長溪村背靠重重圍繞的青山,整條山脈奔騰成勢,雄壯,磅礴,寬闊的琴江從層層疊疊的山脈中流出,繞村迴轉。從高處鳥瞰,長溪村確是山環水繞,藏風聚氣的好地方。

祠堂的地位在族人心中至高無上。祠堂作為族姓勝地的象徵,在選址時大多建於族群區域的核心位置,有的背靠大山,有的面對水塘,無不暗含“富”字的寓意。古人寄望豐衣足食、生活富裕,所以在祠堂建築佈局上,也寄予著希望。將“富”字筆畫構件分解,寶蓋頭,是有靠後山的祠堂建築,“一”字就是門前的屏風,“口”就是水塘,水塘之後就是良田。

祠堂的外形基本上是整體長方形,前有主大門和側門,主次分明,內有天井採光。外有明堂聚氣,還有半月形的水塘,符合天圓地方,天地互通的規律。

祠堂的上下廳之間,必有一塊天井,這都與風水觀念有關。

“族必有祠”:客家祠堂的風水內涵 第3張

說到天井,多說兩句,因為天井有風水玄機。天井的作用,從風水的角度來看,是為了“養氣”,從建築功能來看是為了採光和提供共享空間。傳統的觀念認為:天井是藏蓄之所,是財祿的象徵。融“四水歸堂”於天井,有言曰:“天井乃一宅之要,財源攸關,要端方平正,不可深陷落糟,大廳兩邊有異,二牆門常關,以養氣也。凡富貴明堂自然均齊方正,有一種陰陽交媾之美。”這裡要求天井所以被看作是財祿的象徵,以養生氣,體現陰陽交合之美。

天井所以被看作是財祿的象徵,還因為它是排水之所。天井在向外排水時,不是直洩而去的而是屈曲繞行的,以表明家財聚而不散去。《風水講義》一書中對排水路徑作過較詳細的論述:“水溝者,即居室內之出水陰溝也,宜暗藏,不宜顯露。

決溝折水宜順地勢,按子位屈曲而出,則氣不流散。若直洩前去,則財不聚。如幾宅並排居住,宜在門外橫鑿一溝,過門遠抱出水方吉。若開門,財散不住。

對門放水亦不聚財,水於兩旁,富而悠久。人字流去,敗財殺傷。凡丙午向,宜從前天井右邊辛方迴流,中天井從庚方迴流,後天井從乾方出外口,水的排放應由內而外,由小到大,不可穿房,不可直洩,曲屈暗流,迴環而去”方為吉利也。楊公風水一般排水是採取三神排水法,裡面有房分的奧祕。

祠堂外環境講究田園風景。江西寧都東龍村宗祠就處於一個美麗風景之中。清康熙十二年,孔子裔孫、翰林院學士孔敏英對東龍的田園景緻做過這樣的描述:“其形勝則四面皆山,高峰頂上中開大段,豁然平曠,良田美池,阡陌交通,步履所至,湛然如大明鏡……兩潔清流,一隘疆分,文峰東秀,御屏西峙,金星尚橋,玉塹天馬。龍峽高聳,翠巍嵯峨,

閣建凌霄,橋鞏文昌,屋舍儼然參差者,萬瓦康莊。衢闢曲徑者,四路貞鬆挺翠,綿亙數裡。桃、梅、梧、柳、綠竹成蔭,如虯如龍,似畫似圖。雞犬桑麻,都非恆境,巨集信者屢矣,每當旋歸,流連不忍去之。予聽之,不禁擊節曰:桃源洞歟仁厚裡也。”這般描寫,與“桃花源”相比,只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族必有祠”:客家祠堂的風水內涵 第4張

民間百姓對風水的痴迷喜歡喝形。喝形之瑞象,激勵本族人,並以此為榮耀。山西建德新葉西山祠堂,是新葉村葉氏總祠,始建於元代,先後兩次遷址,清康熙九年(1670)在“精堪輿家言”的葉溥主持下,將祠堂移建西山之陽現址。祠堂地勢高敞,正對數裡外被喻為“母親”的三峰山主峰裡大尖,另外有兩座較低矮的山向主峰圍合,被擬為侍奉母親的“孝子”,顯然葉氏是想借此風水來加強宗族的血緣關係。

祠堂建成後,如感到風水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甚至還可以“改造”風水。例如梅縣鬆源王姓總祠,“它所對的山峰中間低一點,不成筆架,後風水先生指點在中間的山峰上建造一塔,從此在該祠堂前向遠看,對面山已成筆架。寓意文峰極顯,文人輩出……”

至於說到客家祠堂(尤其是總祠)的建築規模和佈局,一般都較為巨集大。大多為上、下兩廳結構,每個廳面積都很大,廳的邊側有廂房,兩廳之間有天井。也有的祠堂為三廳結構。

客家祠堂的大門兩側、廳堂的牆壁及柱子上,鐫該著許多對聯,其內容以頌揚宗功祖德的居多。

祠堂上廳是核心位置,上有主堂匾額,所寫的就是堂號。其下放置神案,安放祖先牌位,又稱神主牌、家神牌,歷史悠久的大宗族的祠堂,往往分幾層陳列著幾十塊甚至上百塊神主牌,密密麻麻,蔚為大觀。此外,反映宗族人氏功名的載體是堂匾,以這種形式來標明、記載自己光榮的祖先和家族裡的優秀人物。

客家人的每一座宗祠裡都培養出了若干成功成名人物,能在宗祠裡掛匾,就是功成名就、地位榮耀的象徵。我在贛州地區石城長溪賴氏宗祠考察時,就看到祠堂牆上懸掛著幾十塊堂匾,以激勵後人奮發上進。

有的祠堂在廂房設立“養老房”,就是用來安置垂死的老人。有的祠堂還專門設定“棺材間”,堆放備用棺材。老人死後,子女們要到祠堂守靈幾天幾夜,有的還要請道士超度亡靈,之後,才能出殯安葬。出殯時,祠堂門上方懸一張大紅紙,寓“趨吉避凶”、“否極泰來”之意。老人死後的49天內,每逢7天,死者子女要到祠堂悼念死者。

TAG標籤:風水 客家 內涵 祠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