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農曆正月七年級嗎

每到正月七年級的那一天,農村清晨就響起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家家戶戶的門前也是大紅的燈籠高高掛,到處都是新年的歡樂氣氛,人們的臉上也都是喜笑顏開的。那麼這一天在傳統的意義上,是屬於什麼傳統節日呢。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農曆正月七年級嗎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農曆正月七年級嗎
  傳統意義上來說正月七年級是農曆新年的頭一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春節。春節也叫新春、年禧、大年、新歲、新年、新禧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這足以見識到春節的多樣性。春節由來悠久,承載的歷史文化多種多樣,春節雖說是全國人們的喜慶假日,但是過春節的方式卻大有不同,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特色的習俗。

現代過年拜年的形式
  走親戚
  八年級必須到岳父家、須帶禮物。進門後先向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拜年,送上自己準備好的禮物,說一些祝賀長輩們的吉利話。
  禮節性的拜訪
  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最好是寒暄兩句客套話就要離開,以免過長時間的打擾別人。主人受拜後,應擇日回拜。
  感謝性的拜訪
  凡是上年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枕。
  串門式的拜訪
  對於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能說得來,到了春節,只是到院裡,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禧發財”、“萬事如意”,在屋裡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農曆正月七年級嗎 第2張

古人們是怎麼拜年的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承放飛帖之用。此俗始於宋朝上層社會。清人《燕臺月令》形容北京年節:“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成為時尚。大戶人家特設“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和飛片,門簿的首頁多虛擬"親到者"四人:一曰壽百齡老太爺,住百歲坊巷;一曰富有餘老爺,住元寶街;一曰貴無極大人,住大學士牌樓;一曰福照臨老爺,住五福樓,以圖吉利討口彩。每年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