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民族統一的傳統,春節的風俗來歷與傳說

我國有許多傳統,各類傳統的傳說又不同,同一個傳統傳說版本也非常多,因此人們為了知曉正確的傳統,便將所有的都統一,於是市面上能知曉的內容都大差不差,但習俗卻一直是一致的,各民族各地都是如此。

春節的風俗來歷與傳說 民族統一的傳統

來歷

在過去,春節都被人們稱為元旦,而當月又稱元月。春節是由古代的豐收祭祀活動演變來的。早在夏朝之前中國就有了“年”的概念。那時候農業複種率很低,一年只有一茬作物,所以穀物成熟一次就是一年。每次人們收穫了莊稼準備新一輪的週期的時候,都會舉行慶祝活動,表達喜慶、祝願和快樂的心情,報答眾神之恩,這些就是春節的來歷。

風俗

臘月二十三那天,便是傳統意義上的春節,到正月十五鬧元宵為止,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千百年來,我國的漢族和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舉行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的慶祝活動,形成了祭灶、除塵、放鞭炮、貼春聯、貼年畫、吃年夜飯、守歲、拜年、送壓歲錢,這些都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

傳說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就有許多傳統文化的傳說,每到臘月送灶神到除夕夜迎灶神期間,家家戶戶都有除塵迎春的習俗,北方稱之為“掃房”;南方稱之為“撣塵”。民彥說:“臘月不掃塵,來年招邪神”。因“塵”與“陳”諧音,故“除塵”既指把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一掃而光,也指把舊歲中的不快一掃而光,這也代表了人們對於未來的美好祝願。

TAG標籤:春節 民族 風俗 來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