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除夕的來歷和傳說 風俗有哪些 傳統

除夕節,謂之“歲除”。在中國古代曆法之中,因除夕節常常在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所以被稱為大年三十。除夕,人們只在迎接新的一年到來,有著閤家團圓,除舊迎新的寓意存在。自古以來,除夕就為我國的傳統習俗,但並非法定節假日

除夕的來歷和傳說 風俗有哪些 傳統

除夕的歷史由來

除夕,除,為去除之意,夕為夜晚。而除夕,為一年的結尾,意味著新一年將至。除夕又被稱為大年夜,除夕夜。同時也為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祖之日。作為年尾的時間,除夕,起始於上古時代。因除夕之日為傳統祭祖節,據文獻記載,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至本也。早在西周,《風土記》中已有記載。先秦時期,每年年末之時,都要舉行“逐除”儀式,因此除夕有被稱為大除,謂之大年夜。另一方面,由於立法之中存在著陰曆方面時間變化的問題,因此除夕的時間可能為臘月三十,也可能為臘月二十九。但是始終都為陰曆年的末尾。

 除夕的傳說故事

據童話故事記載,在古代傳說中有一隻四角四足的惡獸,稱之為夕。在冬季因大雪覆蓋,所以缺少食物的夕就會闖入村莊,給村中的村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所以每年臘月底,人們都會到附近竹林躲避夕的傷害。由於竹林陰暗,潮溼,寒冷,聰明的孩子,“年”,就想到一個辦法,砍一些竹節帶回家,在門前掛一塊紅布,就可以防止夕的破壞。當晚在夕到來之際。村民們將碎竹節扔進火堆,在噼裡啪啦的響聲之中,夕被嚇到,四處逃竄。因此在每年歲尾,人們都會守著碎竹節,等待夕的到來,大家一起守歲,等待除夕的鐘聲響起。

除夕的傳統文化

對中國人來講,除夕極其重要。除夕將至,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和團圓飯。一年一度的團圓飯對於中華民族來講,有著互敬互愛的象徵,可以使家庭成員有更加緊密的聯絡。老人家和年輕一輩都可以在團圓飯之中,表達自己的各種思想感情。而除夕的團圓飯,又被稱為年夜飯。地域文化的不同,決定著每一個地方的年夜飯,都有著不同的象徵和寓意。同時,除夕之際,貼對聯,窗花,福字,是歷史由來已久的一種傳統文化。寄託著人們對於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期盼。而開門爆竹的情況,旨在給人們製造出熱鬧幸福的氛圍,在新的一年帶來歡聲和笑語。

TAG標籤:除夕 來歷 風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