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彝族傳統火把節的民俗特質

彝族火把節的歷史十分悠久,是彝族傳統文化的生動體現。在漫長的歲月中,彝族火把節之所以能夠展現出頑強的生命力,歷經千百年而生生不息地流傳到今天,其獨特的民俗特質是重要的傳承動力。那麼就來了解,彝族傳統火把節的民俗特質有哪些。

彝族傳統火把節的民俗特質

一、敬天祭祖
  彝族是祖靈崇拜最厚重的民族,彝諺有云:“人作齋則榮,人祭祖則盛”。彝族認為,祭祀祖先神靈,可以得到祖靈神祕力量的庇佑。祭祖是火把節的一個重要民俗特質,而且代代相傳沿襲至今。

火把節的搭棚敬天,是對神祕自然力崇拜的象徵。敬天儀式習俗,是為了協調天人之際的關係,是向人自身強調,人要與天地和諧相處,不應過多奢求自然,不應過度索求自然,才達到一種天人合一、融洽和美的關係。

而祭祀祖先,與其說是請祖先回來享祭新收的蕎麥、牛羊豬雞等畜養犧牲,不如說是為了敬請祖先對待收農作物豐收的保佑,以及對後人幸福安康福祉的護佑。彝族認為,一切農作豐收、畜產繁衍肥美的功勞,都是出自於自然神力給予的恩惠和祖靈庇護的福澤。

二、佔田祈豐
  清《彌勒州志》:“六月朔日至六日禮南鬥裨年。星迴節俗謂之火把會,在六月二十四五兩日,斫鬆為燎,高丈餘,入夜爭先燃之,村落用以照田祈年,以炬之明暗佔歲之豐歉,街市童兒搗松脂末,互相燒灑為戲,比戶剁牲飲酒。漢夷同之。”

彝族火把節所要達到的首要目的,是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是節日的最終訴求,也是歡度節日的民族心理願望。所以,火把節的第一文化要義,應是農業祈豐,它是協調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一個重要儀式。

三、燒蟲逐疫
  驅禳逐疫是火把節又一個重要民俗特質,各種記載無一不漏地記述這個內容。元李京《雲南志略》:“謂之驅禳。”《雲南通志》說:“一曰焚蟲,一曰逐疫。”舉火把到田間低頭,將火把插在田埂上的意象正是清除疫鬼,並連同火把一起“處死”的象徵。

燒蟲逐疫,是彝族傳統火把節火崇拜內涵最突出的民俗特質。要燒蟲,必點火;要逐疫,須燃火。如果火把節沒有了火,彝民無以燒蟲逐疫,也就不能稱之為“火”把節了。這一行動體現出的祈求豐收,“照歲祈年”的願望,成為火把節歷久流傳的生命力。

四、叫魂贖魂
  川滇黔桂各地彝族普遍認為,人有三個靈魂,靈魂永不死。人死是三個靈魂離開身體的表現及結果。他們認為身體只不過是靈魂存在的一個載體,沒有靈魂的存在,體內的血、氣就不會產生,身體因此也就不復存在。

所以,彝族是一個特別強調靈魂觀念的民族,為了不使靈魂離開自己的身體,彝族便產生和傳承了各種各樣的叫魂習俗。火把節的另一個重要民俗特質,即各種叫魂、贖魂儀式,這是彝族天地人際關係溝通協調的重要儀式,火把節如不為家人叫魂贖魂,篤信靈魂不滅的彝人將全年都惴惴不安。

此外永仁彝族在六月二十四日火把節期間,還有為即將收割的蕎麥叫魂的習俗,為即將收成的蕎麥叫魂歸家,本身也是祈豐的另一個手段,目的指向依然是農業的豐產豐收。

TAG標籤:特質 民俗 火把節 彝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