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最正宗的高峰彝族火把節,走進彝鄉

許多古老的節日及其習俗,在漫長的歲月變遷中發生變化,甚至逐漸湮滅,但也有不少節日及其文化,在人們鍥而不捨的保護與傳承中得到較好地儲存。那麼今天就來了解,儲存完整、最正宗的高峰彝族火把節

走進彝鄉,最正宗的高峰彝族火把節

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縣西北部的高峰彝族火把節,於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五日開始,至二十七日結束,歷時三天。這裡的火把節內容豐富、系統嚴謹、儲存完整,包括祭祖、開光、祭天、耍火把、掃邪驅鬼、送火把六個部分,以古樸、獨特、嚴謹、系統、熱烈享譽國內外,被認為是“最正宗的彝族火把節”。

農曆六月正是稻穀抽穗,玉米開花的時節,人們把“火把樹”的喬木砍下來,用刀把一頭劈成數瓣,然後把松香燒化淋在上面,準備好火把。六月二十五這一天就集中在土主廟裡,什麼時候出發、什麼時候結束及火把隊伍行走的路線,由畢摩統一安排(畢摩是彝族中專門替人禮讚、祈禱、祭祀的祭師)。

在“火把隊”出發之前,要舉行一定的儀式,待時間到了,全村男女老少都高舉火把,順著預定路線奔跑。人們一邊跑,一邊大聲的念著祭經,阡陌上“火把隊”象一條蜿延爬行的巨蛇,火把照亮了整個田野,吼聲震動天地。夜幕降臨,四方賓朋也舉起熊熊燃燒的火把,撒上松香,火光四濺,溢滿天星,祈求安康。

持續三日的火把節,歌舞自始至終穿插其中。除了濃縮了彝族遷徙與戰爭歷史,表現戰爭廝殺、古代用於鼓勵士氣、增強鬥志,而今則作為娛樂活動的大刀舞,還有融歌、舞、樂為一體,具有彝民族藝術特徵的民族舞蹈“左腳舞”等,“跳不夠的彝族舞,唱不完的彝家歌”,讓八方賓客流連忘返。

據資料考證,高峰火把節是彝族先民出征前祈禱勝利和勝利後的慶祝儀式。遠古時期,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人們集體勞動,以打獵為生,出征前要向神靈祈禱,全體男人圍著火堆,拿著武器,畫成各式各樣的大花臉,邊繞著火堆轉邊用彝話說著“大神大將保佑”,“大吉大利”,然後出征打獵。打獵滿載而歸後,男女老少都圍著獵物歡呼、跳舞,慶祝勝利,這是高峰火把節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