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為什麼大年八年級要回孃家?,春節習俗

所謂回孃家當然是指已婚女兒在春節八年級這天帶夫婿孩子回到家裡給父母拜年。正月八年級、九年級,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回孃家的習俗,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孃家拜年。大年八年級,這一天是姑爺們給岳父母拜年的“法定日子”,我國民間稱為“迎婿日”。那麼為什麼大年八年級要回孃家呢? 帶著這一疑問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春節習俗:為什麼大年八年級要回孃家?

春節習俗:為什麼大年八年級要回孃家?

為什麼大年八年級要回孃家?
  正月八年級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餈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韶關沙田一帶殺生雞開年,取生氣十足的意思。
  正月八年級,是女兒女婿回孃家的日子,即是女婿給岳父母拜年,俗稱“迎婿日”。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七年級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孃家吃窮,只有在年八年級以後才能回孃家。在臺灣有這樣的民諺:“有父有母八年級、三,無父無母門擔擔。”意思是說有父母的女兒,在年八年級以後,孃家人必然來接回去團圓,只有無父無母的女兒,沒有親人想念,孃家也就不派人來接了。
  中國人最親密的是血緣關係,姑爺有“半子之勞”,俗話說“一個姑爺半個兒”。大年八年級,姑爺帶著貴重的禮物去看望老丈人、丈母孃,正是一年一度作為“半個兒”見“親孃”的機會,以慰問“二老”。有的地方稱新女婿為“嬌客”。對於“嬌客”拜年,岳父母家無不盛情款待。

春節習俗:為什麼大年八年級要回孃家?

春節習俗:為什麼大年八年級要回孃家? 第2張

“八年級回孃家”蘊涵男女平等觀念
  農曆正月八年級,中國很多地方都有回孃家的習俗,嫁出去的女兒要帶上禮品回自己的父母家。這體現了男女平等觀念。

中國古代有男尊女卑的講究,婦女地位很低,出嫁從夫,民間還有諺語“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意思就是指出嫁的女人不得無故回孃家,更多的時間是要伺候公婆和丈夫。

過年時女方必須在婆家過,這是規矩。如果女兒想給自己父母過年,只能等到初六以後。但隨著社會的進步,男女平等觀念的萌芽,女方七年級待在婆家,八年級就要馬上回孃家拜年,這反映了女性地位的上升。

回孃家有很多講究,比如帶禮物一定要帶雙數,不能帶單數,一般是四份,孃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回孃家只吃中午飯,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女兒回到孃家,如果家中有侄兒,當姑姑的必須要給侄兒紅包。

回孃家並不只是在大年八年級,也有一些地方定在正月九年級。在中國陝西、河南等一些地方,甚至有六月六回孃家的習俗,是與收麥打場的季節相關,俗謠雲:“收了麥,打罷場,誰家的閨女不看娘。”

春節習俗:為什麼大年八年級要回孃家?

春節習俗:為什麼大年八年級要回孃家? 第3張

八年級回孃家的迷信觀念
  (1)迷信觀念認定,已逝的老祖宗,年底(有說臘月28,有說29或30)從天上回家享受供奉;
  (2)老祖宗如果看到家裡有“外人”,就不願進家了;
  (3)已婚女人被認為是“外人”;
  (4)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裡過除夕、七年級;
  (5)老祖宗享用供奉後,在七年級(或八年級)晚上就回到天上了,女兒就可以回家了。這個規矩在舊社會特別是農村是很嚴格的,違反了就是大不敬。新社會人們雖然不相信鬼神,但仍是比較嚴格地遵守著。
  如果由於某種特別的原因,已婚女兒在家裡過年,那可能父母、家人都會十分的不高興。這也是一種沿襲已久,而且可能還要執行很長時間的文化現象。
  (6)“回孃家”又稱“歸寧”。過去新婦的回門有許多禁忌,不過是指新婦在回孃家方面的禁忌事項。新婦回門後,身份已經變了,是人家的人了,因而孃家也時常“防著她”。
  最後民俗專家認為,“迎婿日”是一種“黏合劑”,促進了家庭和睦、社會和諧,有一定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