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節蛋”象徵團圓,清明節吃雞蛋

清明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也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大家都知道清明節需要祭祖,但是你知道麼,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要吃雞蛋。那這些傳統習俗都是怎麼來的呢?清明節還有什麼其他講究麼?今天小編整理了一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清明節吃雞蛋 “節蛋”象徵團圓

 清明節吃雞蛋

清明節吃的雞蛋我們給他取了個名字叫“節蛋”,是我國自古以來的傳統。清明節為什麼吃雞蛋?民間習俗認為,清明節吃個雞蛋,一整年都有好身體。清明節吃雞蛋的起源是因為先秦時代某些地區有禁火習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雞蛋是度過這一時期的最好的食品儲備。吃雞蛋是源於古代的上祀節。人們為婚育求子,將各種禽蛋如雞蛋、鴨蛋、鳥蛋等煮熟並塗上各種顏色,稱“五彩蛋”,他們來到河邊把五彩蛋投到河裡,順水衝下,等在下游的人爭撈、剝皮而食,食後便可孕育。同時,雞蛋的形狀也象徵著圓圓滿滿,清明節吃了雞蛋接下來一年都會有好運氣。

清明節吃青團

清明節除了吃雞蛋以外,在江浙一帶,也流行吃青團。主要是將艾草搗成汁拌進糯米粉裡,再包裹豆沙或者蓮蓉餡,然後上鍋蒸熟。青團的外表是艾草的青色,而且帶有悠長的青草香氣。在江浙滬一帶,有在清明節吃青團的習俗。青團蒸熟之後冷了也是可以吃的,因此,青團也是寒食的一種。說起寒食,必定要提到寒食節。最早在春秋時期,為了紀念被火燒死的介子推,於是晉文公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而寒食主要是沿襲了上古的改火舊習。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停止做飯,以表紀念。

 清明節吃艾粄

客家人認為在清明節前後吃艾粄可以使一年健康。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食。首先是將採摘回來的鮮嫩艾草洗淨,放鍋中煮熟後撈起,瀝乾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備用。然後將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細越爛越好。艾草泥剁好後,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齊和拌成團。然後把準備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餡料包進麵糰裡,再封口捏成圓形、長形等形狀。最後再把艾粄蒸熟即可,艾粄因為外形可愛也深受小孩子歡迎。

TAG標籤:團圓 雞蛋 清明節 節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