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是怎麼來的,除夕為什麼叫除夕

過年算是中國人傳統節日中最重要的節日了,到了大年三十這天,家家戶戶範鞭炮慶團圓,大年夜也俗稱除夕,這個詞我們再熟悉不過了,但是你知道它有哪些含義,又是怎麼來的呢?或許一時會被問住,先彆著急,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答案吧。

除夕為什麼叫除夕 是怎麼來的

被稱作除夕的原因
  我國在很早以前就有過年的習俗了,早期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這一天又稱除日、歲除、歲盡、暮歲、歲夕等,指的是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因常在夏曆臘月三十,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總之,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又叫守歲。
  這個詞有什麼含義
  要想更深刻體驗這個詞的含義,除了結合史料來看,也可以參考各地的民俗,當然最直接是通過本身兩個字來理解。“除”的本義是“去”,引申為“易”,也就是交替。“夕”的本義是“日暮”,引申為夜晚,由此可見,除夕就是經過這一夜的交替,明日就是寓意新鮮出爐的嶄新一年了。
  大年三十是怎麼來的
  這個節日的來歷起源於古代的傳說,且有多種故事版本,主要原因還是由於那時候科學文明還未興起。這裡給大家做個簡單的總結,相傳在遠古時期,有一種凶惡的動物叫做“年”,非常厲害,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會出現,嚴重危害人類。年通常也在晚上出來活動,因此人們這時候就熄滅燈火,整夜的徹夜不眠,用來躲避災害。到了後來人們發現,著紅衣服,以及點燃炮竹發出的聲響就可以趕跑年獸,因此每到年末,感覺年快要出現的時候,人們就燃放爆竹來辟邪,祈求來年會是個好運,於是就這樣流傳到了今天。

TAG標籤:除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