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傈僳族祭龍求雨的二月二龍抬頭

農曆二月八年級,是我國民間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龍抬頭,在這一天,漢族許多地方的人們有理髮,吃餃子、咬春餅等習俗,而在我國雲南省大理州的一些傈僳族同胞之中,則有二月八年級祭龍求雨的習俗,在當地稱為“祭龍節”,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一獨特的少數民族節慶活動。

傈僳族祭龍求雨的二月二龍抬頭

農曆的二月八年級,古時稱之為中和節,俗稱龍抬頭。據民間傳說,農曆二月八年級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在雲南省大理州祥雲縣米甸鎮楚場村大山頭上的立臘麼自然村的四十餘戶共200餘傈僳族彝族同胞,這一天他們不是跑去街上給自己理髮,而是集體過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祭龍節”,用民間原始的祭祀方式祭龍求雨。

與雲南很多民族地區一樣,傈僳族的人們相信有水的地方就有龍,於是鄉間有山泉的地方,就被作為龍抬頭時候祭龍求雨的場所。在泉水旁的樹上和坡地上,人們用各種顏色的紙、布和竹片紮成了許多大大小小、神態各異的龍,在泉水面前,擺放著鄉親們拼湊的包穀、土豆、酒水等等祭品。

泉水面前一小塊平地,中間供著一缸清水。這水是全村的鄉親們上午從各家派人,從附近各村、各處山澗有水的地方帶回來的,說是“借水”,把附近各地的水借來祭龍,請求龍王多施雲雨,佑護村民。而在平地中間,人們用幾根巨木搭起一個四米多高的支架,上面也是一條飛舞的長龍。,龍下面,懸掛著一個豬頭,是由村民當天宰殺後,專門用於祭龍的。

中午一點,祭龍儀式開始,由村裡的老人主持。村民們身背葫蘆(象徵以前四處背水喝),頭戴包穀土豆等作物做成的帽子,唱著祭龍的咒語,邊唱邊舞,傈僳族彝族的男男女女在旁邊圍成一圈,跟著翩翩起舞。

祭龍的同時,村裡滿16週歲的年輕後生,計劃要出門打工、讀書、工作的,就在村中兩百多歲的核桃樹下一個三平方左右的泥水池子洗浴,男的脫光上身,跳入泥水中,用泥水洗澡;美麗的少女們,則爬上核桃樹,為這些傈僳族彝族小夥子唱歌祝福。

這些年輕人用泥水洗澡,是因為他們很快就要出遠門。當地村民認為,出遠門之前只要用家鄉的泥水洗過澡,以後不管到了天涯海角,身上永遠都有家鄉泥土的味道,這樣就永遠也忘不了自己的家鄉,忘不了自己的鄉親。

祭龍儀式之後,所有的鄉親們又圍在一起,男的彈起三絃,女的拉成一圈,唱起傈僳族彝族的民歌,跳起傈僳族彝族的舞蹈,盡情狂歡,直到下午三時左右飯熟了,全村群眾就分別圍坐在幾處,開始吃飯喝酒。

此時先是客人和村中的老人坐下來吃飯,村中的女性則主要幫忙上菜、倒酒,其中那些最漂亮的少女,則唱著敬酒歌一桌一桌敬酒,一首歌喝一杯酒,對尊貴的客人,她們會不停唱下去,直到客人實在喝不動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