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下元節的來歷,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

提起月圓之夜,我們通常會想起中秋節,因為是閤家團聚的日子。不過由於我國節日眾多,有好幾個其實都在農曆的十五度過的,只是月份不同而已,所以常常被混在一起,不好區分。本篇就來通過其中的三個例子,給大家講講有何含義。

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 下元節的來歷

上元節的由來

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元宵佳節,在農曆的正月十五,過了這一天春節算是結束了,它代表這一天是一年的第一個月圓之日,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傳說這一天是天官大帝誕辰,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家家戶戶張燈結綵,熱熱鬧鬧。大部分地區元宵節習俗有吃元宵、觀花燈、猜燈謎,還有擂鼓、舞龍、舞獅等活動。

中元節有什麼起源

是在每年舊曆的七月十五,和清明節、寒衣節並稱三大“鬼節”。同時傳說它是祭祀地官誕辰的節日,當天地府會放祖先回來過節,所以家家戶戶都有舉辦相關儀式,祭祀已經故去的先人,包括親戚和朋友等等,也有去上墳紀念祖輩的。主要習俗有放河燈,燒紙錢等等。同時也被成為“七月半”,其來由是民間正值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期間,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當做供品,向祖先報告秋成。

下元節的來歷

下元節據說是和道家的故事有關,也有傳說是以夏禹治水為原型。宋代的吳自牧在《夢粱錄》這樣寫道:“(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宮觀士庶,設齋建醮,或解厄,或薦亡。”我們可以看出,這個節日就是人們通過各種儀式,希望水官能夠幫忙排憂解難,並祈禱風調雨順,來年獲得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