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中國人為什麼愛過愚人節

每年的4月1日是愚人節,一般認為這是一個由西方東漸的節日,但近年來我國也有歷史研究者指出,愚人節很可能是源於我國古代的節日,後來流傳至海外,在海內卻被禁絕,直到改革開放以後才再次傳回我國,成為年輕一代喜愛的節日。那麼中國人為什麼愛過愚人節呢,就讓老黃曆為你介紹。

中國人為什麼愛過愚人節

關於西方愚人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人認為愚人節起源於新舊曆法交替。16世紀中期,法國首先改用了公元紀年,以每年的1月1日為一年之始。但一些守舊的人反對這種改革,依然按照舊曆,在4月1日相互贈送禮品以慶祝新年。新派人士為了嘲弄舊派,就在4月1日給守舊派贈送假禮品。從此,法國人便在4月1日互相捉弄,逐漸形成愚人節。

也有人認為愚人節起源於宗教。據說,耶穌曾在4月1日這一天受到猶太人的戲弄。後來,這天上午可以允許人們搞一些小的、無傷大雅的惡作劇。

還有人認為愚人節的起源與節氣相關。古代西方人為了便於農事,也對節氣進行過劃分,春季的中分點“春分”與中國二十四節氣的“春分”是同一天,在每年的3月20日左右。

春分前後的天氣常常突然變化,人們往往無法選擇合適的服裝。中國也有“二八月,亂穿衣”的俗諺。這就好像大自然在愚弄人類,所以人們也選擇在離“春分”不遠的4月1日這一天相互捉弄。

還有一種說法來自於我國的史學界,認為西方文獻對於愚人節的記錄要到十六世紀才出現。在此之前,四月一日愚人的風俗已經在中國流傳兩千年左右了,也就是說,愚人節其實是一箇中國的傳統節日。

愚人節的玩笑多種多樣,歐美地區的某些媒體甚至會在這一天刊發假新聞。1991年4月1日,英國《獨立報》以“女王的王位受到威脅”為題,報道了65歲的威爾士農夫是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祖父喬治的私生子一事。也就是說,這位農夫擁有王位繼承權。報道還稱這位王位的合法繼承人已經向當地法院提起訟訴,要求奪回本屬於自己的王位繼承權。

當然,這僅僅是一個愚人節玩笑。但如果在平時,開英國皇室的玩笑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但在愚人節這一天,無論玩笑多麼過火(當然是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只要說一聲“愚人節玩笑”,惡作劇就容易被原諒。愚人節是這樣一個節日:那一天可以暫時不用顧忌倫理、階級等既有條框,人與人之間完全平等。

現代愚人節傳入中國是改革開放以後的事情了。但中國民眾對它的接受速度之快、愚人節在中國的傳播範圍之廣,相當出人意料。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除了愚人節本身能帶給人們歡樂之外,恐怕和愚人節具有補償中國傳統節日的缺憾、迎合當代人追求平等自由之心態等功能有關。

中國傳統節日的倫理性和禁忌性都相當強。即使在舉國同慶的春節期間,也有禁止倒垃圾、禁止掃地等禁忌,要祭拜祖先、要先給長輩拜年、要說吉祥話,還要連吃很多頓餃子(或湯糰)等。

中國人為什麼愛過愚人節 第2張

當然,中國傳統節日中也有一些比較自由和放鬆的習俗。比如,上巳節就曾是一個鼓勵青年男女外出遊玩、自由尋找配偶的節日;而清明節在祭祖之外,還可以踏青、賞花、放紙鳶;上元節可以在夜晚出遊等。

但這些節日習俗往往帶有比較明確的目的,功利性較強。例如古代一度盛行的上巳節鼓勵“會男女”是為了增加人口出生率,清明踏青是為了強身健體,上元節觀燈是為了祈福辟邪,總有各種說法。

中國傳統節日這些特點的形成與其誕生的背景——傳統社會有密切關係。中國傳統社會中的人被牢牢鎖在“君臣父子”、“三綱五常”等倫理關係網中。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節日必然具有很強的倫理性,會伴有很多禁忌。這些倫理與禁忌隨著歷史的發展也在現代社會得到了一定的繼承。

但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具有明顯區別。今天至少在法律上承認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因此,相比從前,個體不需要依附倫理關係網就能存在,個體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的機率很高。父母目不識丁而子女成了名教授,父母分文不名而子女資產上億的例子不勝列舉。

尤其到了網路社會,網際網路打破了傳統社會的單一中心模式,進入多中心時代,金字塔型的社會結構全面扁平化。我們越來越能看到權威的消解,專家被稱為“磚家”,教授被喚作“叫獸”。我們也越來越能看到人人都是中心這一現象的建立,多少網路名人一夜成名,粉絲眾多。

這種時代背景與倫理性、禁忌性強且功利色彩濃厚的傳統節日格格不入。傳統節日受到巨大挑戰,尤其在部分年輕人中無法得到足夠認同。這些年輕一代喜歡過聖誕節勝於過春節,喜好情人節勝過七夕,並認為在歡度這些已被過濾剔除了本來具有的西方倫理思想,幾乎只剩吃喝玩樂的商業消費的“洋節”時,似乎更輕鬆、更少束縛。

不過,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傳統節日的倫理性、儀式性和禁忌性也在逐漸降低。例如,現在“團圓”已逐漸取代“祈福辟邪”成為春節的主要節日內涵,繁文縟節也日漸淡化。但倫理性強等特徵與傳統節日的本質和精髓密切相關,無法完全取消,否則傳統節日也就不是傳統節日了。

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的確缺乏毫無功利目的、可以暫時拋開倫理問題的、單純歡樂的節日。這可能是中國傳統節日的缺憾。而人人平等單純享樂的節日,其特徵正與現代社會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的呼聲契合,因此特別受中國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的歡迎。

愚人節正是這樣一個遠遠甩開“束縛”的節日。這一天,你可以藉著節日的氛圍、營造出的態勢,拋開平時顧慮,去小小捉弄你的老闆、你的老師,甚至你的父母。愚人節這個“沒大沒小”、看似“百無禁忌”的節日,正適應了當代社會的背景,迎合了年輕人的心態。從這個角度看,中國人過愚人節,具有補償傳統節日倫理性較強等缺憾的功能,能滿足現代人感受平等略微釋放的節日需求。

當然,愚人節的玩笑也有限度,愚人節的“沒大沒小”也有尺度。即使在歐美,愚人節的玩笑也止於中午12點。所以在愚人節,在你盡情捉弄老師、老闆、父母或其他身邊人之前,你最好還是確定一下他們不會罰你跑操場、扣你的工資、斷你的零花錢和生活費,或者不會因為你的玩笑而將你“拉黑”。

TAG標籤:愚人節 愛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