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物資交流大會,白族漁潭會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到二十一,是我國少數民族白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漁潭會”,又叫“漁潭坡”、“嫁妝會”、“莊稼會”,是洱海附近人民群眾一年一度的經濟貿易集市。那麼,就讓老黃曆帶你瞭解,白族漁潭會,盛大的物資交流大會。

白族漁潭會 物資交流大會

漁潭會是滇西僅次於三月街最大的物資交流會,以經營嫁妝為主。會期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至二十一日,因八月十五日始會,又稱“八月十五會”。

據考證,此白族漁潭會已有上千年曆史。關於它的起源,在當地白族民間神話傳說中有多種動人的說法。一說在古代,漁潭坡上有一個妖精洞,那裡的妖魔每逢中秋之夜,便要吃掉一男一女。白族人民為了治服妖魔,就在中秋節拿著刀槍戈矛,捧著月餅、果酒,聚集到漁潭坡上狂歡賞月,歡度佳節。人們吹起牛角,敲鑼打鼓,燃鞭放炮,熱鬧非凡。妖魔們聞聲,嚇得心驚膽戰,不敢出洞吃人。年復一年,妖魔被活活餓死在洞中。

另一說是漁潭坡在古代有一條魚精興妖作怪,時常將洱海的水衝上堤岸,吞噬村莊田園,為害生命。一位漁民巧施妙計,將魚精用金樁釘在漁潭坡下。魚精不甘心失敗,總是伺機出來,妄圖為非作歹。故麗白族人民便在坡上集會,唱歌跳舞,鑼鼓喧天,以此鎮伏魚精,使其不敢出來興風作浪。

漁潭會期間,大理各縣及數百里外的昆明、楚雄、麗江、騰衝、臨滄、曲靖、永勝、德巨集、昭通等地的白、彝、藏、傈僳、納西、回、漢等族群眾,紛紛駕船乘車,會集於鄧川的漁潭坡,參加街市,進行買賣交易。一時間,漁船雲集,牛馬滿坡,貨攤鱗比,遊人不息。

街上的商品主要是騾馬、漁具、藥材、毛皮、山貨、魚類、土特產及民族特需物品等。同時,會期內,各族青年男女歡樂相聚,對歌跳舞,耍獅子,耍龍燈,演唱“大本曲”、“吹吹腔”,舉行多種文體娛樂活動;同時,這也是他們談情說愛,自由搭伴的好時光。每年的漁潭會規模雖然比三月街略小一些,但其水上特色卻別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