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

當前位置 /首頁/老黃曆/傳統節日/列表

集美大社刈香,廈門元宵節怎麼過

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是我國民間歷史悠久的傳統佳節——元宵節,全國各地在這一天有著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而在福建廈門,愛國僑領嘉庚故里——集美大社,每年的正月十五還有一個傳承已久的民俗——刈香巡遊,號稱“大社刈香”,那麼就讓老黃曆為你介紹。

廈門元宵節怎麼過 集美大社刈香

在愛國僑領陳嘉庚的故鄉集美大社,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一年中最為熱鬧的“刈香巡遊”日。每年每逢“刈香巡遊”,整個大社的人都會放下手頭的工作,趕回來參加。據瞭解,該習俗已經沿襲了800多年,最初是為了祭奉“開閩王”,而後隨著時代的演進,也不斷增加新的內容進來。

傳統的“刈香巡遊”中,總能看到不少人扛著大旗走在隊伍前,這些彩旗寫著各角落名字。各角落的大旗、腰鼓隊之後,是眾多舉香民眾。本地民俗學者陳新傑介紹,所謂“角落”,指的是集美陳氏宗親的分支。

最早的陳氏二世祖來集美大社定居後,由此繁衍分支,各個分支又不斷壯大,分地蓋房後,形成各角落。現在集美大社分有十個角落:二房角、上廳角、渡頭角、後尾角、向西角、岑頭角、郭厝角、塘墘角、清宅尾角和內頭角。

每個角落都有屬於自己的宗祠,各角落在刈香時,都要有各自的旗子,每根大旗代表一個角頭,旗手必須是上一年剛結婚或剛生完男孩的青年。最早的“刈香”活動較為簡單,各個角落舉著本房角大旗、鑼鼓隊以及信眾舉香跟著。

改革開放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傳統民俗的保護,不斷增加了新內容,比如在巡遊中有舞龍表演、電音三太子等,甚至還有歌仔戲、腰鼓隊等,其陣勢很是巨集偉。

大社刈香巡遊紀念誰:“開閩王”和“進士祖”
  據介紹,大社刈香祭拜的“開閩王”王審知原為封疆大吏,於唐景福元年率軍攻打福州,平定全閩。王審知治理福建時,特別注重開發廈門、漳州、泉州一帶,後染病逝於同安北辰山。

唐末宋初,閩南民眾在北辰山建廣利寺,併為其塑金身,供奉這位“開閩之王”。集美當時隸屬同安府,陳氏鄉親從北辰山引來香火,將王審知的神像供奉在集美大社的祠堂裡,幾百年來一直虔誠地祀奉著。

民間還稱王審知為“尊令公”,還就源於人們對他的崇拜。“尊令公”即理解為尊敬、崇拜,唯他的命令是從,所以叫“尊令公”。在民間又稱王審知為“護國尊王”,也有稱“扶國尊王”,對此,陳新傑介紹,雖是據閩南語翻譯不同,但一字之差,意義大不同。

“護國”即為保護國家,而“扶國”則為匡扶正義、扶持國家。王審知的墓在福州市北郊戰阪鄉蓮花峰的鬥頂山,在他的墓誌銘上寫了封號及官銜共7個,其中就有寫道:“扶天、匡扶”。在從王審知治閩29年間,促進了福建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政績卓越,後人譽稱“開閩王”,故“扶國”可能更準確。

隨著時代的演變,如今的大社刈香也不僅是隻“請”開閩王“出巡”。同樣出身集美大社的明代進士陳文瑞,其神像也是如今每年正月十五要“請”出來巡遊的。

陳文瑞是集美大社二房角人,明朝天啟乙丑科(公元1625年)進士及第,成為集美大社高中進士第一人,被稱為“進士祖”。陳文瑞在任期間,為官清廉,熹宗皇帝曾御賜“尊親堂”匾。

集美大社族親為紀念並鼓勵宗親子弟能學有所成,也在正月十五這天將陳文瑞的神像抬出來供奉,為族人祈福。除此之外還有王審知夫人、王審知妹妹、黑麵祖師等神像“請”出來,到大社祖祠和各個角落巡遊,確保新年集美各“角落”平安。

TAG標籤:廈門 大社 元宵節 集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