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連城周氏家譜,汝南堂分支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周,是一個年代久遠的姓氏,它在百家姓裡也是位居第五。 周姓出現的最早時期,可追溯到遠古的黃帝軒轅氏。下面我們來看看汝南堂分支:連城周氏家譜 。

汝南堂分支:連城周氏家譜

 

  公元2002年清明,餘回故鄉掃祭祖墓,承蒙十三世孫有齋公信賴與重託,把四修之周氏總譜和周氏二世江公支譜贈餘儲存,餘不勝榮幸,銘感五衷。因餘早得總譜,故將總譜面交十四世孫相巖公儲存,餘隻取支譜收藏。餘得支譜,如獲至寶,晝夜潛心研讀。拜讀中,餘對譜中之成功之作甚以為慰,然對譜中之疑竇之處卻頓感遺憾。餘雖不敏,筆無淵海,然餘生性秉直,尤愛真理,豈容家譜乃流傳千秋萬代之作有絲毫之誤傳。於是乎,餘便染翰操觚,正本清源。

  世上有木皆有本,有水必有源。餘連城周氏,堂號愛蓮,祖根汝南,始祖乃皇帝裔孫后稷(名棄)也。傳至古公亶父(即周太公),自邰遷至西岐周源,形成周族。古公曾孫武王姬發繼承文王遺志,攻滅商紂,建立西周,因以周為姓。西周歷王十三,至平王於公元前770年東遷洛陽,建立東周,周族昌盛,漸及全國。目前周氏裔孫不僅廣泛分佈於祖國大江南北,長城內外,而且還遠涉於歐美、東南亞及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已躍居中華姓氏第9位,乃中華之大姓也。

  明朝中葉,始遷祖美公東魯,壯年攜眷,由山東鉅鹿南遷皖北靈璧縣連城集西南四里許之澥河北岸定居,後名周老家。遷時屬靈璧編民(今屬固鎮縣)。美公壽周甲子,德沐鄉里,元聘王公女,卒,續聘趙公女,後合葬於老家東首大榆樹下。生子有三,長強次江三佐。佐公卒後,其子“代”,遷往晏路口西,後名大周家。強江二公就地發脈,至今已歷二十世,五百餘年也。以連城為中心,發展至澮河、澥河、沱河、淝河兩岸數十村莊。解放後,由於復員轉業、畢業分配、崗位變動等原因,餘連城周氏裔孫已分佈於各地城鄉。

  餘連城周氏二世江公後裔向有修纂家譜之優良傳統。自首纂以來,已大修四次。[首次是六世人龍公手纂;第二次於清朝光緒十五年歲次乙丑春正月;第三次於中華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春正月上旬;第四次於公元1995年金秋]。

  第四次修譜是於國家大治,政治清明,適逢盛世,三修家譜頻臨失傳之背景下進行的。解放後,連城宗祠(由於年久失修,於1971年冬被大雪壓塌,從此輝煌之周家祠堂大殿蕩然無存。當年餘曾在此大殿裡就讀國中二年級)收藏普本悉數遺失,“十年浩劫”,各家供奉之中堂全部銷燬,幸有後鄉十六世孫安理將宗譜手抄本埋藏於麥草堆中,得免於災,輾轉流傳。為明尊卑,別長幼,利港澳臺及海外遊子認祖歸宗,促進祖國統一大業,1995年金秋,餘連城周氏二世江公裔孫會同二世強公後嗣於楚漢相爭地、垓下古戰場拉開了四修家譜之序幕。並根據家譜記載,查詢到始遷祖祖美公東魯、二世祖強公、江公、佐公等墓地原址。為使後世裔孫掃祭有地,特建築磚墓四座,立碑四塊。由十六世孫安澤撰寫碑文、碑聯、碑額,用不同字型恭敬書寫。又鑑於原“大有學化禮,恩光兆瑞年”十輩輩份取名用字已用完,經族人決議再加四十輩輩份取名用字。即自十二世至二十一世之“大有學化禮,恩光兆瑞年”之後,自二十二世起,依次以“雲聯興運啟,慶曆保綿延,文俊弘遠志,武功耀浩天,彥賢開新泰,成業慰汝南”總共四十字做為班輩取名之根據。

  不容置疑,參加四修家譜之族人,做了大量之工作,付出了許多之勞動。可謂嘔心瀝血,功不可沒。然相見以誠,請恕不謙。在修纂、校對、編輯二世江公支譜之整個過程中,大有疏忽甚至失職之嫌。譜中顯示,尚須斟酌之處此起彼伏:系歷矛盾、長幼混嫡、兄弟錯位、聘氏不清、生子不明、生卒有錯、葬地有誤……面對此脈絡不清、邏輯混亂之四修之家譜,餘除深感痛惜外,遂想大修大改,重修二世江公支譜。然因餘個人財力不濟、精力有限,雖有此情,卻無此能。無奈只能檃括矯正,或圈或點,或增或刪。繼而將十三世祖有善公之子相成、相禮、相信三同胞兄弟後嗣之宗系、宗歷予以提取出來,詳加修改,另造成冊,成為十三世祖有善公後嗣之家譜。

  修後之家譜,自十一世祖際光公始,某人生某年,某之子,某年遷某地,某何職,聘某女,生某子,卒某年,葬某地,一一躍然紙上,眉目清晰。此功與十四孫相信,十五世孫化明、化強、化國以及十五世孫化強之母親之極力支援與大力協作分不開也,爾汝之功,實莫大焉。

  家有宗譜,可觀門庭之興衰,子孫之多寡;可勵創業垂統父做慈,光前裕後子述孝。斯乃先有貽謀,後有纘續,承承相繼,支脈無窮也。餘在處理好繁忙之本職工作及繁重之家務之餘,充分利用節假日,詢老人,查祖墳,讀經史,發信函,逛史館,訪明賢,時逾數月,終修成此譜。多年之夙願,今朝終成現實。此時此刻,餘面對家譜,瞻前思後,不覺心潮澎湃,浮想聯翩。

  相成、相禮、相信三同胞兄弟之後裔,一居廣西柳州,一居江西星子,一居皖北固鎮。人人離鄉背井,個個客居他鄉。廣袤萬里,相見時難。隱語對己述,困難個人排。謀生存,育後代,全憑孤軍奮戰,隻身周旋。經歷了世人少有經歷的巨大坎坷和莫大磨難。然無論生活條件多麼低劣,生存環境何等險惡,餘等總是不畏艱難,迎風暴,戰潮頭,視傳宗接代為己任,光宗耀祖記心間。時時呵護家庭之平安,刻刻維繫著支脈之延傳。此乃祖星高照,支脈發達之所在也。望餘之後世裔孫,他日若學識豐滿,或有所見,或有新傳,尚須隨時見示,以臻令此家譜更加理至情真,浩如河漢;若族嫡有難,尚須不拘小節,救之於水火之中,以免留給自己耿耿於懷之終生遺憾;如由他鄉踏上故土,不論何時令,別忘先赴祖墓前虔誠祭奠,祈求祖上保平安;倘毓胤嗣,定當以族人決議的班輩輩份用字取名;若遇家中人事變更,皆應屆時秉筆,載入此家譜,以防旁枝混嫡,承祧不明;在日常之學習、工作、生活中,則應慎思慎獨,大膽創新,學有楷模,知有所勸,戒惰勵進,懲惡揚善,知難而上,勇攀高峰。為國家之繁榮、支脈之源遠流長而生命不息,戰鬥不止。

  新譜已成,是之為序,時公元二00二年七月二十八日於書齋。

  十四世孫:相信字敬東 參修

  十五世孫:化明  化國  參修

  十五世孫:化強 作序、編輯、校訂

TAG標籤:氏家譜 汝南 分支 連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