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五代吳越國扞海塘遺址,國內最古老海塘遺址

  趙、錢、孫、李,錢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二。錢氏家族在歷史上也輝煌過。錢姓源流較多,分佈廣泛,早在西周已獲得姓氏,唐宋之際,臨安人錢鏐建立吳越國,錢氏遂名揚天下。下面我們來看看國內最古老海塘遺址,五代吳越國扞海塘遺址。
國內最古老海塘遺址,五代吳越國扞海塘遺址
  2014年6月5日至11月15日,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杭州市上城區危舊房改善專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對位於上城區江城路以東的原江城文化宮所在位置進行了考古發掘,發現了吳越王錢鏐興建的五代吳越扞海塘。

  五代吳越扞海塘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城東江城路沿線,1983年江城路鐵路立交橋工程施工時首次被發現,並由臨安城考古隊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本次發掘地點位於1983年發掘地點以北1公里處,距離已勘探發現的臨安城東城牆遺址東側約80米。發掘揭露面積約450平方米,發掘深度約7米。

  吳越扞海塘遺址的層位關係以T3-T4北壁為例,①層是表土層,為近現代建築基礎和墊高的建築垃圾,區域性破壞了南宋至明清層,相當部分直接疊壓在海塘本體上;②至④層是明清至元代層,出土青花、龍泉等瓷器殘片;⑤層為南宋層,出土物以龍泉窯瓷器為主;⑥層為北宋中晚期層,出土了一定數量的越窯瓷器;⑦至⑧層為北宋早期增高的海塘,系沙土質塘體,厚約2。3米,較純淨,包含的瓷片很少;⑨層是五代吳越國修繕海塘增高部分,出土了數量較多的唐五代瓷器殘片,多為碗、罐、盤、壺等生活用具;⑩層是五代吳越國錢鏐修築的海塘本體及文化堆積,出土了晚唐時期越窯瓷器;⑩層以下是錢塘江潮水沖積的原生粉砂土。

  發掘表明,吳越扞海塘遺址呈南北走向,橫截面呈梯形,自東向西分佈著迎水面、頂面和背水面三部分。悍海塘遺址已發掘部分總寬度約34米,其中迎水面寬約14米,頂面寬約18米,背水面因發掘面積所限僅發掘2米。塘面最高處距離現代地表2米,扞海塘基礎部分因地下水位較高、遺址安全等問題未進行全面發掘,已知塘體高度約5米。扞海塘背水面和頂面因地制宜採用純淨的粉砂土分層堆築而成。整個迎水面呈斜坡狀,近塘頂處坡度約28°左右,自西向東往錢塘江方向逐漸平緩。

  經過揭露,扞海塘迎水面遺蹟相對複雜,可以分為東西兩部分。扞海塘迎水面東部塘體用人工分層堆築,土層間鋪以竹編、蘆葦,並用直徑4釐米的木橛固定。塘體中還樹立有兩排直徑20釐米左右的木樁,木樁用長麻繩纏繞相連。扞海塘迎水面西部是以經過粗加工的木料為框架,土、石為填充材料,以竹籬、竹編、竹索、麻繩等輔助材料加固組合而成,功能是加固粉土構成的海塘塘體。

  木框架內自西向東分佈著的八排木柱,上下間距1。2米的兩層橫木東西向貫穿木柱所在位置,用竹索捆縛加固後形成“井”字形框架結構。框架結構最東側木柱較為密集,木柱直徑15~20釐米,基礎部分用竹索捆縛南北向木料,區域性利用橫木東端榫卯結構予以加固。木框架東西兩側用竹籬對塘體土層進行加固和分隔。在木框架內,又有一道竹籬將木框架分隔成東、西兩區。

  西區寬約1。2米,在兩道竹籬和木樁間填置砂土。東區除了東西兩側放置竹籬外,還在木樁間用竹編進行分隔,形成東西寬約3米、南北長約2。7米的大竹框,竹框內填置大石塊和泥土。在木框架結構上部用竹籠裝載小石塊作為海塘表面護塘石,最後在塘面分層鋪墊稻草、蘆葦和泥土,釘以木橛竹梢進行加固,使之不發生位移。


  通過對扞海塘本體的層位關係分析,本次發掘首次較為完整直觀地揭示了吳越扞海塘遺址的主體結構形制、修建工序、工程做法,尤其是首次發現了海塘鋪墊柴草加固等海塘埽工做法。據文獻記載,該做法在北宋大中祥符年間才在海塘工程上使用,這一發現對研究唐五代海塘工程技術發展提供了新材料。

  通過整個遺址的地層關係分析,海塘修建、使用、修繕和廢棄的相對年代得到確認。五代吳越海塘最早建於五代後梁開平四年(910),從五代到北宋初年經過三次不同規模的修繕增築,到北宋中期吳越扞海塘所處位置已成為陸地,海塘完全廢棄並逐漸湮沒,至南宋以後完全成為杭州城市的一部分。


  對扞海塘遺址具體位置的確認,從時空關係揭示了吳越扞海塘與五代杭州城東界以及與臨安城東城牆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據史料記載,由於傳統的版築土塘無法抵擋錢塘江大潮的衝擊,後梁開平四年(910)錢鏐就是通過此次“造竹絡,積巨石,植以大木”興建扞海塘,確保了五代杭州城牆的擴建,奠定了杭州在五代乃至南宋臨安城時期的城市格局

  五代吳越國扞海塘遺址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並儲存的最早海塘實物,對研究唐五代土木工程技術和海塘修築技術具有重要價值,同時作為歷史地理座標對研究杭州古代城市發展史也有著重要意義。


  發掘扞海塘遺址時,除了出土大量唐五代瓷器殘片外,還陸續發掘出芒鞋、竹編、蘆葦編織物、漆器殘件、加固塘體的麻繩以及動物骨骼、植物種子等有機質文物,為此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安排科技保護人員全程參與,現場保護和提取文物資訊。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還與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合作,利用三維影像掃描、地球物理探測、有機質文物保護等手段,開展扞海塘遺址資料儲存、海塘遺存儲存分佈情況調查及有機質文物保護等工作。
TAG標籤:吳越國 五代 遺址 海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