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跟漢族一樣嗎,少數民族姓名格式

少數民族跟漢族的取名是有所不同,漢族很少有六字以上的名字,少數民族很少有少於六字的名字。字數多了自然就要有些格式,母子連名制、父母子連名制、舅侄連名制……那麼,本期中國姓氏就來看看少數民族姓名的格式!

少數民族姓名格式 跟漢族一樣嗎

苗族姓氏:氏表明家族的符號,任何民族都一樣。苗族有兩種姓氏,一種是苗姓,一種是漢姓。苗姓原本固有的;漢姓是後業輸入的。因為過去苗族沒有文字書寫自己的苗姓,卻用漢字書寫漢姓,以致使人誤認為只有漢姓,而不知有苗姓。苗姓是“子父連名制”。或“子祖連名制”。黔東南支的苗姓是“子父連名”。例如某人的苗名叫做“xa”(夏),其父苗名叫“ju”(久),那麼這個人的苗族姓名就是“xaju”(夏久)。川黔滇支和湘西支的苗姓是“子祖連名”或“子父祖”連名。例如某人的苗名叫“du”(都),他的社父苗名叫“la”(拉),那麼這個人的苗族姓名就是“dula”(都拉);假如他的高祖或始祖苗名叫“wu”(烏),那麼這個人的苗姓名又是“dulawu”(都拉烏)。漢姓雖是後來輸入的,但已成為苗族的姓氏之一了。如今,很難找到沒有漢姓的苗人。漢姓輸入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1、編戶籍每次苗民造反失敗後,政府為了加強控制,便把苗族編入戶籍,方便控制。當一戶一戶的編戶籍時,都要寫個戶主姓名。2、贈姓有些苗人與漢人是好朋友,或者是上下級關係,漢人就送給苗人同他一個姓。如今國內外的苗族都有漢姓,可見苗族漢姓的歷史也很久了。雲南的苗族是從貴州去的,東南亞寮國、越南、泰國的苗族又是雲南遷去的。這大約是400多年的歷史。那麼,早在貴州以前就應該有了漢姓。這就不只五、六百年的歲月,起碼也有千多年了。

佤族姓氏:佤族盛行父子連名制。佤族的名字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排行,第二部分是本名。兩個部分組成一個人的真名或者全名。男子的排行是長子叫艾,次子叫尼,三子叫桑,四子叫賽??女子的長女叫葉,次女叫伊,三女叫安......佤族的名有的取天干名,也有的取地支名,有些受漢文化影響,有的帶有一種精神寄託。例如取“保”、“老”、“散”、“然”等,其意思為“保重”、“流傳”、“掌管”、“堅硬”等。取“保”名是祝願他長大後萬事如意,得到保重;取“老”名是願他成為名揚天下的好人;取“然”名是盼他像岩石一般堅硬,不怕艱難險阻。藉此表達父母的理想和願望。一個嬰兒出生,若排長子,生於屬乙己的日子,取天干名就叫艾那,取地支名就叫艾社。若是長女,可以取葉那或葉社。為避免和父母的名字重複,男孩可以取出生後三天的天干地支名,女孩可取出生前一天的天干地支名。佤族稱呼特殊,單呼排行,表示敬重,單呼小名錶示親暱,稱呼真名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為人父母了,其名也要隨著改變。男子為父後,要去掉排行,以其第一個孩子的名字取代之,如名叫尼茸的男子,第一個孩子叫葉那,那麼,他的父名便為“那茸”了,稱呼時可叫“那茸”,也可叫“更那”,“更”即父親,意為“葉那她爹”。女子為母后,其名不改,但稱呼時,可叫“咩那”即“葉那她媽”。女子到了中年,都要改動稱謂,如“你”單數改為“你倆”。佤族人有了子孫後就算老了,就要有個老名。老名就是在其名的前邊加上“達”字,“達”即爺爺,如一個男子叫艾塊,老了以後就去掉排行“艾”字,加上一個“達”,就叫“達塊”。佤族現在使用的幾個姓有陳、趙、李、肖、羅、田、鮑、字、尹、鍾等,這些姓氏並不是佤族的本姓。以巖帥地區的佤族姓氏來說,主要有:更姓(用漢姓田)、西奈姓(用漢姓肖)、賽索姓(用漢姓趙)、央榮姓(用漢姓李)、西古姓(用漢姓陳)、半布拉姓(漢姓鮑)、梅冬姓(漢姓鍾)、布熱啊姓(漢姓字)等。毛南族姓氏毛南族有潭、覃、盧、蒙、韋、袁等姓氏,其中以潭姓的人數量較多,約佔毛南族的70%以上,分佈的地區廣,其次是覃、盧、蒙姓。歷史上,他們是同姓聚族而居,在一個村寨之中異姓雜居的現象很少,解放後異姓雜居以至同壯族人民雜居的才逐漸增多。據許多史籍記載,毛南族及壯,侗、仫佬、水等壯侗語族諸民族的地區,在漢代以前是“百越”民族中的“駱越人”居住的地方。南北朝以後,又有“僚人”有這一帶居住,稱為“蠻僚”,唐代以前,這一帶的少數民族由於沒有上封建王朝的“戶籍”,被統稱為“生蠻”。唐代以後,封建王朝詔用這裡的部落酋長,設定了羈縻州縣,進行羈縻統治,把這裡的少數民族以地名而命名為“撫水蠻”、“安化蠻”、“茅灘蠻”、“南丹蠻”“等,泛稱“峒蠻”。明、清之際,這一帶少數民族有壯、瑤、苗、水、俍、伶、僚等很多名稱,有思恩縣12其相鄰的天河建縣境內,就有伶、僚、仫佬、水、佯、俍、侗等。而外來的漢人還極少,說明了這些少數民族應是當地的土著居民,是“駱越人”,及其後來的“撫水蠻“,“安化蠻”“茅灘蠻”,“南丹蠻”等“蠻僚”的後裔。今毛南族和壯、侗、仫佬、水等族可屬壯侗語族,有語言和生活習俗上也有許多共同的特點,證明他們有同源的關係。如毛南族居住的“幹攔”與古代“蠻僚”樓居的形成相同。在清代《慶運府志》中列舉的僚語的12個詞彙中,竟有6個詞彙與毛南族的音、義完全相同。這不是一種偶然的現象,而是毛南族源了”蠻僚“的有力證明。鄂溫克族姓氏哈拉,鄂溫克語,姓氏之意,鄂溫克族有許多哈拉(氏族),每個哈拉都有固定名稱。一般人居住地名、河名、山名、村落名、部落名或部落酋長的名字命名。我國鄂溫克族主要哈拉有數十種,例如塗格冬(塗)、杜拉爾(杜)、那哈塔(那)、薩馬基爾(薩)、巴依給日(巴)等。每個哈拉都有自已的祖先神舍臥刻或敖教日。實行氏族外婚制。都有自已的薩滿。哈拉的形式,可以追溯到鄂溫克氏族社會時代,那時哈拉起著基層行政單位的作用,在社會生活中,每個哈拉都保留著氏族民主制。現在這種制度已經基本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