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悠久滄桑的廈門馬巷山前村戴家

解讀百家姓戴姓。悠久滄桑的廈門馬巷山前村戴家。戴姓,中華姓氏之一,西周時期的宋國君主宋戴公為戴姓的姓氏始祖。戴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五十四位的姓氏,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

悠久滄桑的廈門馬巷山前村戴家

戴姓文化之馬巷山前村戴家

鄉村的形成,有悠久滄桑的史話。

我出生在馬巷山前村,現已八十高齡,童年時處在動盪不安的年代,獨苗,父親疼愛,夏天常隨父親去晒場與宗親聊天,對先祖來此安居繁衍有些粗淺的印象。全村人都姓戴,清朝時在梨林社建了宗祠,民國時又在山前社建了宗祠,形成了村史。

明初,戴氏二十八世祖弘衝(鳳崗)從長泰縣陳巷鎮侍郎阪社遷移到古隸民安裡十都(同安縣馬巷鎮梨林社),生有四子,分為四房。長房學政與三房學業分居到山前社開基立業。二房學成與四房學興仍在梨林社繁衍。

戴弘衝為同安縣戴氏開基祖。從他算起,“弘學和榮華,星良子堯舜,景行傳孝友,文章佳德基”共二十代。我的祖父“傳”字輩,父親“孝”字輩,我是“友”字輩。我是戴氏在同安的十五代世孫。後來,又有了“功成名貴重,福祿永萬全,才能再添壽,發達慶豐源”二十代。

三百多年來,世代繁衍,人丁興旺,如今,山前社、梨林社戴氏已有2300多人,佔黎安社群人口的74%,是馬巷鎮人口較多的姓氏。

戴氏二世祖學政在梨林於清初曾建宗祠奉祀開基祖偉功,終因年久失修而傾倒。直至2008年9月,族人捐款60多萬元,在原地興建一座二進213平方米的宗祠,楹聯寫:“祖功重福澤,宗德銜家聲”,以緬懷先祖勤勞克儉,砥礪奮進,為後代做出榜樣之情。

1940年在山前村新建的全族祖宗祠,也秉承二世祖在梨林村建的古宗祠式樣設計施工,依然坐東向西,因滄桑歲月,破損嚴重難再修復。2011年10月成立了宗親會,全族人同心協力捐資68萬元,在舊宗祠原地重建了祖宗祠——戴氏宗祠。楹聯寫:“祖功垂福福臨門,宗德蔭家家興盛”,以緬懷祖宗功德。

一座宗祠是姓氏宗族的象徵,族人團結的紐帶,傳統“孝”文化的體現,族親尋根問祖的依據,更是聯結世界宗親的載體。2012年11月戴氏宗祠落成,戴氏世界宗親總會派代表來祝賀,海外多個國家、地區和國內幾個省的宗親都派代表團來參加慶典。

戴氏在同安繁衍三百多年來,世代相傳,勤勞節儉,艱難建業,使梨林(今改內林)、山前二社形成規模。祖宗祠的落成,讓宗親知淵源,明世系,懷念祖德。

舊時,二社戴氏讀書人很少,如今戴氏族人中大專以上學歷者不少,還有留美博士。戴氏人才湧出,有乘雪龍號二次赴南極洲考察的女專家,有倫敦奧運會獲銅牌的射箭運動員。

如今,二社的舊大厝已被新樓房包圍,城鄉差距正在縮小,“黎安小鎮”的林立高樓已與村莊緊靠,不久的將來,內林、山前將成為城中村,安居樂業已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