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百家姓/列表

葛姓後人現在如何?,葛姓的歷史淵源

解讀百家姓葛姓。探究漢族葛姓的歷史淵源,葛姓後人現在如何?。葛姓是當今常見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4位,葛姓在全國分佈甚廣,以江蘇、安徽、河南、河北最為集中。其中葛姓的第一大省為江蘇。

葛姓的歷史淵源,葛姓後人現在如何?

漢族之葛姓,當源於黃帝。《史記·秦本紀第五》中說黃帝后裔顓頊帝之孫女名叫女修,吞玄鳥卵而生大業即皋陶,皋陶娶少典之女女華生子大費(即伯益,又名柏翳)。大費協助大禹治水有功(傳說虞舜時,大禹為司空,受命治水,薦伯益為助手。伯益隨大禹治水13年,左準繩,右規矩,定山川,圖博物,察民俗,著《山海經》18篇),而被舜賜予嬴姓,是為嬴姓十四姓的祖先。伯益的勢力範圍位於山東省日照地區。《春秋左傳正義》隱公二年下注曰:“《譜》雲:莒嬴姓,少昊之後。周武王封茲於期於莒,初都計,後徙莒,今城陽莒縣是也”。在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時代,堯王城遺址前期有可能是少昊都城,後期有可能是伯益的都城。都城之南3公里處的日照湯谷太陽文化源旅遊風景區內的天台山上有伯益挖的井,人稱“益井”, 因此亦有說伯益是井的發明者,但伯益發明井的傳說不可靠,因為在舜的時候已經有井了。

顓頊帝是東夷集團的領袖,所居之處在堯王城、帝丘(在今濮陽)一帶,因此,皋陶、伯益父子當屬東夷集團。禹臨死時,欲將天下禪讓給他,但伯益堅持不受,且避居箕山之陽,其後,禹之子啟繼位建夏國,啟殺伯益而封其後(或曰一子飛廉或大廉)在葛國(遺址在今河南寧陵縣北十五公里石橋鄉葛伯屯),是為葛伯,為葛姓始祖(在葛天氏時代文字可能還未出現,也沒有姓氏,當地多葛植物,因此稱當地為“葛”,先有地名後有葛姓,當今之葛姓人未必盡皆葛伯之後,但祖先均生活於葛這一地方當屬無疑,貴族有姓而奴隸平民無姓,無姓的人採所屬貴族之姓或以國為姓也是可能的,近現代仍有傍大姓之風,一些遷居到陌生之地生活的異姓人為了能融進當地而整族改為當地大姓的情況不乏其例)。  據《中華物產》載:葛,又名野葛、野葛藤、葛條、粉葛藤等,系豆科葛屬多年生植物。

其根既是古代的救荒植物,又是祖國醫學常用的中藥材,我國天然資源蘊藏極為豐富。對於生存環境惡劣、生產水平低下的遠古人類來說,葛有很多神奇之處:葛花期在7月到9月的盛夏季節,為長夏之花,聞之陣陣飄香,令人賞心悅目、精神振奮。葛的花、塊根既能食用果腹,又能入藥,防毒止瀉。同時,葛皮還可以編織成衣,遮羞禦寒。上古時期,今寧陵之地盛產葛,生活在那兒的部族對葛的諸多功效甚感神奇,從而把葛作為圖騰頂禮膜拜,並以“葛”命為地名。    《後漢書·文苑傳》記載:“葛龔字元甫,樑國寧陵人也。和帝時,以善文記知名。性慷慨壯烈,勇力過人。安帝永國中,舉孝廉,為太官丞,上便宜四事,拜蕩陰令。闢太尉府,病不就。州舉茂才,為臨汾令。居二縣,皆有稱績。著文、

賦、碑、誄、書記,凡十二篇。”葛龔為史書立傳中葛姓之第一人。  《史記》曾記述過符離(今屬安徽宿縣)人葛嬰,從中可知葛嬰參加陳涉義軍後為陳涉所殺,但只是在陳涉吳廣列傳中出現,據東漢應劭《風俗通·姓氏》所載,“葛嬰為陳涉將軍,有功而誅,漢文追錄其孫諸縣侯,因以為氏。”雖此之說未得《史記》、《漢書》為證,諸葛之先是否為葛嬰暫且不論,但從諸葛這一姓來看,諸縣有葛姓人當屬無疑,此一族葛姓人後遷於陽都,為有別於原居陽都之葛姓人,而在葛之前加一諸字。從此,諸葛姓從葛姓中分出,另起一姓。到漢元帝時此族出了一個司隸校尉諸葛豐,諸葛豐是三國諸葛亮之祖先。

今人考證“這一支葛姓人,是在西漢昭帝、宣帝時由琅邪郡諸縣(今山東諸城縣西南)遷至陽都縣(今山東沂南縣南),並改姓‘諸葛’的。”(龔留柱《尋根》)   《後漢書》中還出現過穎川太守葛興和被賊所拘之交趾刺史葛祗,但無事蹟,連何處人氏也無交代(有資料雲葛龔系葛興之後)。因此,葛龔當為正史上第一個立傳之葛姓人。葛龔為樑國寧陵人,現今考證寧陵為古葛伯國所在地,也是上古葛天氏居棲製作舞樂之地。葛龔即為東漢時仍在寧陵的土著葛姓人。

TAG標籤:歷史淵源 葛姓 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