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名人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姓氏名人/列表

唐朝時期宰相、名將,婁師德簡介

解讀百家姓姓名人。婁師德簡介,唐朝時期宰相、名將。婁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39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225位;且其在大陸與臺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的行列。

婁師德簡介 唐朝時期宰相、名將

婁姓名人:婁師德

婁師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人,唐朝宰相、名將。

婁師德進士出身,由江都縣尉累遷至監察御史。後以文官應募從軍,西征吐蕃,立有戰功,被任命為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司馬,主持屯田。又升任左金吾將軍、檢校豐州都督。

長壽元年(692年),婁師德回朝,任夏官侍郎,次年拜相,不久又任河源等軍檢校營田大使,內遷秋官尚書。後因征討吐蕃兵敗,被貶為原州員外司馬。

萬歲通天二年(697年),婁師德再次拜相,改任納言,次年出任隴右諸軍大使。699年(聖歷二年),婁師德病逝,追贈涼州都督,諡號貞。

人物生平

早期事蹟

婁師德二十歲時考中進士,被任命為江都(今江蘇揚州)縣尉,後累遷至監察御史。

戍邊屯田

678年(儀鳳三年),唐高宗命李敬玄征討吐蕃,並在河南、河北招募猛士。婁師德雖是文臣,卻頭戴紅抹額前去應募。唐高宗大喜,任命他為朝散大夫,讓他隨軍出征。

同年九月,李敬玄兵敗,大將劉審禮被俘。婁師德在洮河收集散亡將士,後又奉命出使吐蕃,與吐蕃將領論贊婆會於赤嶺(今青海日月山)。他宣揚唐朝威信,陳述利害,使吐蕃既敬畏又心悅誠服,被改任為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司馬,並主持屯田事務。

682年(永淳元年),吐蕃入侵河源軍(治今青海西寧)。婁師德率軍在白水澗(今青海湟源南)迎戰,八戰八捷。唐高宗認為他文武全才,便任命他為比部員外郎、左驍衛郎將、河源軍經略副使。

690年(天授元年),婁師德升任左金吾將軍、檢校豐州都督,仍舊主持屯田事務。他身穿皮袴,親自率士卒開墾荒田,儲積糧食數百萬,使得邊軍軍糧充足,不再受糧草轉運之苦,受到武則天的嘉獎。

兩度拜相

692年(長壽元年),婁師德被召回朝中,擔任夏官侍郎、判尚書事,次年又拜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成為宰相。

694年(延載元年),武則天對婁師德道:“軍隊在邊疆,必須開墾荒田,您不能因此事辛勞而畏難。”便任命他為河源、積石、懷遠等軍及河、蘭、鄯、廓等州檢校營田大使。後來,婁師德又改封秋官尚書、原武縣男。

696年(萬歲通天元年),婁師德被任命為左肅政臺御史大夫、肅邊道行軍副總管,與夏官尚書王孝傑一同征討吐蕃。三月,唐軍在素羅汗山被吐蕃大將論欽陵擊敗,王孝傑被削官為民,婁師德則貶為原州員外司馬。

697年(神功元年),婁師德升任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再次擔任宰相。不久,婁師德被任命為清邊道副大總管,攻打契丹,後與河內王武懿宗、狄仁傑一同安撫河北各州。九月,婁師德改任納言,進封譙縣子。

晚年生活

698年(聖曆元年),婁師德充任隴右諸軍大使,主持河西屯田事務。

699年(聖歷二年),突厥入侵,婁師德出任檢校幷州長史、天兵軍大總管。同年九月,婁師德在會州(今甘肅靖遠)病逝,終年七十歲,追贈涼州都督,諡號貞。

TAG標籤:宰相 唐朝 師德 名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