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名人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姓氏名人/列表

太平天國前期領導人之一,姓氏名人韋昌輝

解讀百家姓韋姓。姓氏名人韋昌輝,太平天國前期領導人之一,出身於地主兼典當商。韋姓的發源地當是今河南境內滑縣的豕韋古國。有多種來源。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國人姓氏排名66位,共有430萬人,第一大省是廣西壯族自治區。

姓氏名人韋昌輝:太平天國前期領導人之一

韋昌輝(1823年-1856年),漢族客家人,原名志正,又名正。太平天國前期領導人之一,祖籍廣東南海縣。明末清初,其先祖遷廣西,定居桂平金田村。他家資富有,少曾讀書,知文義,有才華,遇事能見機應變。[1]  道光二十八年(1848)入拜上帝會,不久成為中堅,與洪秀全、馮雲山結為兄弟,稱天父第五子。金田起義後任後護又副軍師,領右軍主將,官封北王,稱六千歲,地位次於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

韋昌輝出身於地主兼典當商,是個“富厚之家”。他為人見機靈變,“頗知文義”。由於韋族人少無功名,有錢無勢,不斷受到豪強地主的欺壓和官府的勒索。韋昌輝的父親韋源介痛感家無功名人材,有錢也常受人欺,想栽培韋昌輝讀書,考取功名,為韋家出一口氣。韋昌輝長大以後,曾在桂平縣應試,結果名落孫山。韋昌輝的科場失敗使他牢騷滿腹,在痛罵官府之餘,韋昌輝無可奈何,只得花錢給他父親捐了個“國子監生”,並在家門前高懸“成均進士”的匾額,藉以炫耀鄉里。後來,鄉里告發,被地主藍如鑑勾結縣裡差役,乘黑夜將“成均”二字鏟去。第二天就補大湟江巡檢王基以冒充進士的罪名抓人,將韋源介押赴親圩團局,結果被敲詐了幾百兩銀子的罰款,才算了事。

為了尋報私仇,改變韋家的困境,韋昌輝在1848年10月前後,不惜家產“獻銀數萬人夥”,加入了拜上帝教,並且很快進入了領導核心。1850年金田“團營”時,韋昌輝協助楊秀清處理軍務,起義後洪秀全在武宣東鄉稱天王,建立軍師和五軍主將制度。韋昌輝被封為後護又副軍師,領右軍主將。永安封王時,韋昌輝被封為北王,六千歲。不久,馮雲山、蕭朝貴在戰鬥中相繼犧牲,韋昌輝在太平天國的領導地位僅次於洪秀全、楊秀清而居第三。太平軍從廣西到南京的戰鬥中,韋昌輝參與了軍事指揮。併成為重要決策人之一。定都天京以後,重大的軍政要事也都由韋昌輝、楊秀清、石達開一起“密計協議”。

但是,韋昌輝“陰柔奸險”。他對楊秀清素為不滿,不過表面卻顯得十分殷勤、順從。韋昌輝在和楊秀清爭奪權力的鬥爭中,常常裝出一副處處謙恭不敢多言的樣子,極盡獻媚逢迎之能事。據史書記載,韋昌輝對楊秀清“甚諂,車至則扶以迎,論事不三四語,必跪謝曰:‘非四兄教導,小弟肚腸嫩,幾不知此。’”有一次,韋昌輝的哥哥與楊秀清的妾兄爭奪房產,惹怒了楊秀清。

楊欲殺其兄,就把他交給韋昌輝“議罪”。韋昌輝為了討好楊秀清,竟害死了自己的哥哥,並且還聲言不如此,不足以警眾。韋昌輝的部將張子朋任意毆打水營士兵,激成兵變,楊秀清為此事杖責韋昌輝數百。韋昌輝的副將替他打抱不平,說道:“怒遣而杖辱之,其後將何堪?”而韋昌輝卻說楊秀清對他“罪責無不公”,殺了這個副將“以談秀清”。1856年,由於楊秀清威逼洪秀全封他為“萬歲”,使洪、楊之間的矛盾空前激化,導致了天京變亂。洪秀全一面在天王府設防自衛,一面遣心腹密詔在江西的韋昌輝、秦日綱回京勤王。

1856年9月1日深夜,韋昌輝率3000親兵趕回天京,入南門迅速包圍東王府,楊秀清猝不及防,於2日凌晨被韋昌輝所殺,他的妻室家小及妻舅府內無一倖免者。韋昌輝函東王首級至天王,請“榜諸罪狀示眾”。同時乘機擴大事態,不分青紅皁白,亂殺文武大小男女。接著在2日上午,天王洪秀全下詔,宣佈“韋口謝恩,表示”甘願受刑“,實際上卻利用楊秀清部下被召觀審的詔,東王逆謀是白天洩露的,而其餘黨一概赦宥不問。當有東王黨5000餘人被誘卸下庫械而被監視。有兩座大房是特別指定為收容他們之用,等到全部進去以後,外兵即圍攻、屠殺。在一個房內者毫無抵抗,束手待斃,而其他一房者則奮鬥致死。東王的帶甲部兵既芟除淨盡,其餘黨隨被大規模的屠殺,其殘酷慘狀,無以過之。他們雖見有煌煌聖詔,允許受保護,而男女老幼被斬首者無數。”(羅爾綱《太平天國史事考》)這次殘忍的屠殺。充分暴露了韋昌輝陰險奸詐、窮凶極惡的面目,激起了太平天國廣大革命將士的極大義憤。

9月中旬,石達開從武昌前線回到天京,他目睹天京慘狀,怒不可遏,斥責韋昌輝妄殺無辜。韋昌輝又想殺石達開,石達開連夜縋城逃走。韋昌輝把石達開留京一家老小全行殺害。石達開至安慶,起兵討伐韋昌輝,他“上奏於天王要求韋昌輝之頭”,並宣稱“如不得其頭,即班師回朝攻滅天京”。狗急跳牆的韋昌輝,為了奪取最高統治權,竟圍攻天王府,妄圖加害洪秀全。洪秀全這才下令處置韋昌輝。“各眾內外,合朝同心”,戰鬥兩日,全誅韋黨200人。這充分說明韋昌輝的倒行逆施;眾叛親離。洪秀全處置韋昌輝後,將他的首級專程函送石達開。在天京大變亂兩個月的時期,韋昌輝殺害太平天國將士2萬多人,給太平天國事業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