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名人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姓氏名人/列表

初為韋方國國君,韋姓的名人:韋遐

解讀百家姓韋姓。整理韋姓在歷史上的名人,韋遐,初為韋方國國君。韋姓的發源地當是今河南境內滑縣的豕韋古國。有多種來源。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國人姓氏排名66位,共有430萬人,第一大省是廣西壯族自治區。

韋姓的名人:韋遐,初為韋方國國君

韋遐

初為韋方國(湋川(今陝西扶風縣))國君。周武王伐紂時,韋遐帶軍從徵,滅商有功。西周建立後,周武王封韋為伯國,遷於故國地韋(今河南滑縣),稱“韋伯國”,國君韋遐,也隨之稱“韋伯遐”。約於西周末或春秋初,韋國亡,餘民遷居彭城(今江蘇徐州)“。

韋孟

(約前228—前156年)西漢初楚國彭城(今江蘇徐州)人。詩人,韋伯遐之第24代孫。在世時代約自秦始皇帝中期,至漢景帝初年間。秦時政治苛暴,孟躬耕不仕。韋孟傅楚王三代,亦通《詩》,傳為家學。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高帝廢楚王韓信為淮陰侯,封同父弟交於楚為楚元王,以孟為其傳。自後又傳元王子夷王劉郢客及孫劉戊。戊荒淫無道,在漢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因被削王,與吳王劉濞通謀作亂,次年事敗自殺。韋孟在劉戊亂前作詩諷諫,不從,孟辭官舉家東遷至鄒(今山東鄒城),此時他仍懷念先生舊恩,不勝依戀,作詩述懷。後逝於鄒。據史書記載,他精於魯詩,他的子孫傳到韋賢,五世都是鄒、魯的大儒,當時,為詩並有韋氏之學,足見韋氏一門詩學的造詣之高。韋孟詩僅存《諷諫詩》、《在鄒詩》兩首四言長詩。前者用以諫王,後者用以述志,如併合起來,也可以當作他的自敘詩。詩體為四言,中正和平,不失詩人溫柔敦之旨。或雲:此二詩系其子孫好事述先人之類志而作。(見《漢書韋賢傳》)

韋方山

西漢時魯國鄒(今山東鄒城東南)人。韋賢長子曾為高寢令,早喪,後世不顯貴。

韋為巨集

西漢時魯國鄒(今山東鄒城東南)人。韋賢次子。官至東海太守,後世不顯貴。

韋玄成

(?—前36年),字少翁,西漢時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曲江鄉三兆村南)人。韋賢第四子,位至丞相。少好學,明於詩、論語。謙遜俠士,尤敬貧賤以父任為郎,常侍騎又以明經擢諫大夫,遷大河都尉。徙為太子太傅。父賢死,玄成佯狂讓爵於兄。朝議高其節。拜河南太守,御史大夫薛君免,為御史大夫。於丞相乞骸骨免,而為丞相,因封故邑為扶陽侯,而後失之列侯;復自遊宦而起,至丞相。元帝永光初,(公元前43年)遂繼父相位,封侯,封於杜陵(今三兆村南),家遂遷此。父子俱為丞相,世間美之。因此,鄒魯為之諺雲:”遺子黃金滿贏,不如教子一經“。玄成為相七年,守正持重不及父,而文采過之。卒於漢元帝建昭三年,諡工候。玄成好為四言詩,著有《自劾》及《戒是示子孫》二首。(見《前漢書》本傳)有集二卷,(《舊唐書經籍志》)傳於世。

韋昭

(204-273)(《三國志》作韋曜,因避晉帝諱改)字弘嗣,三國吳郡雲陽(今江蘇省丹陽縣)人。為當時著名學者。少好學能文。早年曾任丞相掾、西安令、尚書郎、太子中庶子、黃門侍郎、太史令等職。嘗承令作《博弈論》,(見《三國吳志》本傳及《文選》)為時所稱。孫亮時,為太史令,與華核、薛瑩等同撰《吳書》。公元258年,孫琳廢孫亮,立孫休為吳國皇帝,改年號永安,昭立五經博士而創設國學,開南京設國家中央學府之始,為古代南京大學之起源;官拜中書郎,出任博士祭酒,校定群書,掌管國子學。公元264年孫休亡,孫皓即位,昭封高陵亭侯,擔任中書僕射、侍中,領左國史。昭屢忤其意,卒下獄殺之。昭會注《孝經》、《論語》及《國語》,著《洞記》、《官職訓》、《辯釋名》等。陳壽《三國志·吳書》的參考來源就是韋昭的《吳書》。

韋叟

晉陵(今江蘇省常州)人,南朝鎮軍將軍。善相術,初給還未做上皇帝的宋武帝劉裕看相,裕問其能否得州官。韋叟當眾人面說可為州刺史,暗中又悄悄告訴宋武帝說:”君相貴不可言“。劉裕本來就有心造反,聽了這話當然心領神會,”若成,當為司馬“,後武帝舉事成,韋叟果然做了鎮軍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