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名人

當前位置 /首頁/命理/姓氏名人/列表

時人稱為“山中宰相”,陶弘景字通明

解讀百家姓陶姓名人陶弘景。陶弘景,晚年號華陽隱居。南朝時期著名齊、樑兩朝道教思想家、醫學家、科學家。陶姓,中華姓氏之一,距今已有4300多年曆史。在歷史上,陶姓名人輩出。得姓始祖為上古聖帝之一唐堯,唐堯又稱陶唐氏,其後一支便以陶為姓。

陶弘景字通明:時人稱為“山中宰相”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晚年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人(今江蘇南京),南朝時期著名齊、樑兩朝道教思想家、醫學家、科學家。

陶弘景生於南朝宋孝武帝建三年(公元456年),仕齊拜左衛殿中將軍。入樑後隱居句曲山(茅山)。梁武帝禮聘不出,但朝遷大事輒就諮詢,時人稱為“山中宰相”。逝世於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終年八十一歲,諡號“貞白先生”。他經歷了南朝的宋、齊、樑三個朝代,是繼葛洪之後我國古代又一個有名的煉丹家和醫藥家。

陶弘景年輕的時候,家境也並不寬裕,但是他很愛學習,“讀書萬餘卷”,具有“一事不知,以為深恥”的鑽研精神。據《南史》本傳中記載,他在幼年的時候,就常“以荻為筆,畫灰中學書”,練就一手好書法,草書、隸書寫得很好,行書更是妙絕一時。他在青年時期,曾經被宰相蕭道成(後來稱帝,就是齊高帝)招聘,為諸王侍讀,在宮中任職。

因為陶弘景小的時候,曾經看過葛洪著的《神仙傳》,受影響很大,從此有了學仙養生的想法。所以在他三十七歲的時候(齊開帝永明十年,公元492年),就辭去官職,隱居句容茅山(今江蘇句容),繼續鑽研學問,修道煉丹,並遍遊名山,尋訪仙藥。梁武帝蕭衍天監四年(公元505年)移居積金東澗。

他的思想脫胎於老莊哲學和葛洪的神仙道教,雜有儒家和佛教觀點。工草隸,行書尤妙。對歷算、地理、醫藥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農百草經》,並增收魏晉間名醫所用新藥,首創以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實分類,對本草學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原書已失傳,後在敦煌發現殘本),其內容為歷代本草書籍收載,得以流傳。另著有《真誥》、《真靈位業圖》、《陶氏效驗方》、《補闕肘後百一方》、《藥總訣》等傳世。

陶弘景知識淵博,成就是多方面的,在藥物、治煉、天文、地理、生物、數學等方面,都有一定貢獻。他曾經制造過能夠演示天象的天文儀器“渾天象”。而其最大的貢獻是在醫學上,他總結了自《神農本草經》問世後幾百年間藥物知識的發展,編了《本草經集註》七卷,在本草學的發展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

《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藥物學專書,成書年代大約在前後漢之間。我國古代把講述藥物知識的學部稱為“本草學”。《神農本草經》總結了漢朝以前直到遠古時期長期積累的藥物知識。而《神農本草經》也因為輾轉傳抄,藥味時有增減,產生不了少錯誤。這在當時雕版印刷術還沒有發明、書籍全靠手抄的情況下,是很難避免的。他決心徹底整理補充這部著作。

陶弘景對《神農本草經》中原有的藥物仔細地做了整理和校訂,並且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把蒐集到的新的用途以及不同的記載,進行了逐一鑑別和補充。同時他又彙集漢、魏以來醫家新發現但未載入《神農本草經》的三百六十五種藥物,寫成《名醫別錄》一書,也作為《本草經集註》的一部分。《本草經集註》共收藥物七百三十種,比《神農本草經》增加了一倍。這是我國藥物學的又一次大整理大提高。為了區別《神農本草經》中原有的藥物和新增加的藥物,陶弘景用硃紅顏色書寫原有的藥,而用黑色書寫新加的藥。

作為一個熱心煉製仙丹的道士,陶弘景在多年丹鼎生活中發展了無機化學知識。一方面說明了金、銀兩種金屬能夠和水銀形成汞齊,這些汞齊具有可塑性(成泥);另一方面又對這類合金鍍銀的用途做了首次說明。

在談及消石的時候,陶弘景指出:“以火燒之,紫青煙起,雲是真消石也。”這裡的“真消石”就是硝酸鉀,燃燒的時候起紫青煙。而燃燒芒硝(硫酸鈉)卻沒有這種顏色的煙。這個方法和近代分析化學用以鑑別鉀鹽和鈉鹽的火焰分析法是相同的。這說明遠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國的化學家就掌握了這種鑑定化學藥品的科學方法,並且記錄流傳焉,不能不認為是一項傑出的成就。

寶劍是道教徒除邪災的重要法器,陶弘景對刀俞的治鍛也有相當的研究,並且著有《古今刀劍錄》一書。為研究我國古代刀俞史提供了珍貴的史料。陶弘景還是古代灌鋼冶煉方法的第一個人,他闡述的“灌鋼”冶煉法,是我國早期鍊鋼技術上的一個突出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陶弘景在記述中提出,當時已經用灌鋼法生產的網製作“刀鐮”。說明在公元六世紀初的南北朝時期,這種鍊鋼方法已經相當流行,鋼已經比較普遍地用到傢俱和手工業工具上了。

陶弘景的許多著作沒有流傳下來,從現存的史料來看,他在自然科學的不少領域都是有貢獻的,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科學家之一。他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