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日本東京為什麼不堵車,相比於中國大城市

在城市生活的人們,不管是有沒有車一族,對於堵車估計都是印象深刻吧。每次說到要整頓但是效果甚差,沒有最堵,只有更堵。那麼人口眾多的東京為什麼堵車現象不嚴重呢?本期的城市文化,為你解析。

相比於中國大城市 日本東京為什麼不堵車

第一招(交通管理)
  “疏”字當頭
  東京也曾有過不堪回首的大堵車時代。那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日本泡沫經濟正處於鼎盛時期,企業活動頻繁,業務往來密集,街上的車輛自然也就擁堵不堪。當年工作日的白天,東京街頭的車輛時速在10公里以內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然而東京並沒有嘗試過諸如“單、雙號限行”、“尾號限行”、“限上牌照”、“錯峰上班”等說法,也沒有聽說過哪種型別的車在特定的時間段不能進入或通過市區。在東京市區,只要是車,無論是私家小轎車還是大型貨車、運土方的卡車,都有在路上平等行駛的權利。

東京的路面交通管理是“疏”字當頭。政府在處理交通問題時,更注重“疏導”,而不是採取各種限制措施。按照“疏導”思路,街上的車多了,東京交通管理部門首先想到的並不是限制車的數量和出行,而是拓展道路、完善交通設施。

最近幾十年,東京一直不停地擴建道路。特別是一到晚上10時以後,車流漸少,燈火通明的築路工地隨處可見。

第二招
  “毛細血管”很發達
  一座城市的道路交通網恰如密佈於人體的血管,無論動脈、靜脈還是毛細血管,哪根血管堵塞都會影響到肌體的健康。在東京,很難找到一條正南正北的、橫貫東西的主幹道,而迷宮般的小馬路比比皆是。

而恰恰這些“毛細血管”般的小馬路條條通順,只要在路口看不到“此路不通”的標識,即使僅可通過一輛車的雙向通行的小馬路,你就可大膽地往裡開,絕不會因對向來車而卡在小路中“進進不去,出出不來”。這一點恰恰是國內城市建設沒有注意到的地方。

國內很多城市這些年道路建設很快,但往往更注重城市主幹道的建設,一般道路環境整備跟不上,集中在主幹道上的大量車輛分流不出去,造成主幹道交通嚴重擁堵。而東京每條道路設施都很完備,車輛易於分流,因而在東京,通常情況下很難看到哪條道路擁堵不堪或被堵死的現象。

現在,東京已擁有完善的立體化道路交通體系,在硬體方面緩解了擁堵問題。目前,東京的公路網主要由3條環狀總長320公里的高速公路、10條國道和數百條普通公路以及1222座總長72公里的橋樑、112個總長37公里的隧道、735座總長42公里的步行天橋等等構成,總里程長達2.4萬多公里。

第三招
  停車費出奇貴
  東京人很少開車上下班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停車費實在太貴,任何單位都不會預備免費的停車場。足以令車主心疼的高昂停車費用是東京政府治理交通的又一法寶。

在東京,如果想開車上班絕對沒人阻攔,但車主肯定捨不得支付路旁或大廈內每小時從600日元到1500日元(約合人民幣40元至100元)的停車費,據說這與東京普通白領的時薪相差無幾。

停車費貴了,違章亂停車的現象就會突出。為了治理亂停車,東京市政府從前年開始專門僱用“職業殺手”——停車監督員,大多是退休老警察,兩人一組,配備相機和記錄儀器,發現違章車輛就拍照貼條,一次罰款1.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000元),扣兩分(日本駕照滿分6分)。重罰讓東京的車流暢通了不少。

第四招
  開車違規要重罰
  如果說公共交通發達是日本治理交通的硬體,那麼駕駛員良好的交通意識則是防治擁堵的軟體。日本司機開車“一根筋”,極少併線。常見一條車道排成一溜,旁邊的車道卻空著。看似有些“資源浪費”,但由於亂併線的現象減少,既減少了追尾擦碰發生事故的機率,同時又增加了車輛行駛的整體速度。

儘管日本全國的汽車總保有量與中國相差不多,但是日本每年機動車交通事故並不多。以2008年為例,日本機動車交通意外造成的死亡人數已經降到了1萬以下,這一數字是中國的十分之一。公路上交通意外減少了,通暢程度自然有很大提高。

也許有人會奇怪,為何東京的駕駛員素質高?這除了駕駛員本身的修養問題外,還與日本完善的交通法律體系有關。如果駕駛員違規將付出很高的代價。

日本對酒後駕駛、違規變線、違章停車和超速駕駛等情況的處罰非常嚴厲,罰款額由幾千日元到幾十萬日元不等,違章者還可能被吊銷駕照甚至面臨牢獄之災。如果執法人員執法不公,則可能因此丟掉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