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泛舟遊湖的好選擇,盤點:浙江四大名湖

話說小編上班到現在還沒出去旅遊過呢?你們說小編我每天寫這麼多好玩的好吃的卻沒機會去玩沒嘗過一道美食,是一種多麼痛的煎熬啊,畢竟今天星期四,小編還是繼續為大家帶來中國著名景點中浙江四大名湖,希望大家喜歡。

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
  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國大陸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它是中國大陸主要的觀賞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現今《世界遺產名錄》中少數幾個和中國唯一一個湖泊類文化遺產。

西湖三面環山,面積約6。39平方千米,東西寬約2。8千米,南北長約3。2千米,繞湖一週近15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蘇堤、楊公堤分隔,按面積大小分別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嶽湖等五片水面,蘇堤、白堤越過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個小島鼎立於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與寶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島、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歷史上對西湖影響最大的,是杭州發展史上極其顯赫的吳越國和南宋時期。西湖的全面開發和基本定型正是在此兩朝。

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907—960年)以杭州為都城,促進與沿海各地的交通,與日本、朝鮮等國通商貿易。同時,由於吳越國曆代國王崇信佛教,在西湖周圍興建大量寺廟、寶塔、經幢和石窟,擴建靈隱寺,建立昭慶寺、淨慈寺、理安寺、六通寺和韜光庵等,建造保俶塔、六和塔、雷峰塔和白塔,一時有佛國之稱。靈隱寺、天竺等寺院和錢塘江觀潮是當時的遊覽勝地。由於西湖的地質原因,淤泥堆積速度快,西湖疏浚成了日常維護工作,因此吳越國王錢鏐於寶正二年(927年)置撩湖兵千人,芟草浚泉,確保了西湖水體的存在。

元朝,西湖依然是歌舞昇平的“銷金窟”。據《元史》卷23記,在至大二年(1309年),“江浙杭州驛,半歲之間,使人過者千二百餘,有桑兀、寶合丁等進獅、豹、鴉、鶻,留二十有七日,人畜食肉千三百餘斤。”西域和西歐各國的商人、旅行家,來杭州遊覽的增多。

最為聞名的有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他在遊記中稱讚杭州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天城”。元朝後期,繼南宋“西湖十景”,又有“錢塘十景”,遊覽範圍比宋朝有所擴大。元世祖至元期間,曾一度疏浚西湖,作放生池,部分湖面又逐漸葑積成桑田。但到了元朝後期,西湖疏於治理,富豪貴族沿湖圍田,使西湖日漸荒蕪,湖面大部分被淤為茭田荷蕩。

明清兩代,西湖又經歷了幾次疏浚,挖出的湖泥堆起了湖中的湖心亭、小瀛洲兩個島嶼。

雍正年間,西湖面積尚有7。54平方公里,但葑灘20多公頃,經過大規模的疏浚後,面積廣及近代的西山路以西至洪春橋、茅家埠、烏龜潭、赤山埠一帶。雍正五年(1727年),浙江巡撫李衛用銀四萬二千七百四十二兩,開浚西湖湖道,在金沙港、赤山埠、丁家山、茅家埠築石堰各一座,用以蓄洩沙水入湖。

嘉慶五年(1800年),浙江巡撫顏檢奏浚西湖興修水利,後由浙江巡撫阮元主持,用疏浚挖出的泥土堆築土墩(即阮公墩)。至此,現代西湖的輪廓已經形成。同治三年(1864年),創立西湖浚湖局,委錢塘丁丙主事。

盤點:浙江四大名湖,泛舟遊湖的好選擇

東湖
  東湖位於紹興城東箬簣山麓,昔日秦始皇東巡至會稽,於此供芻草而得名。自漢代起,相繼至此鑿山取石,至隋朝,越國公楊素為修越城,大舉開山取石。經千年鬼斧神鑿,遂成懸崖峭壁,奇潭深淵,宛如天開。湖內有陶公洞、仙桃洞,最富情趣。小舟入洞,如坐井觀天。碧潭巖影,空谷傳聲,景色尤稱奇絕,號稱“天下第一水石盆景”,為浙江三大名湖一。

東湖,宛如一使人玩味無窮的水石盆景佳作。湖中崖壁蹉砣,有的對峙如門,有的倒懸若墮,有的深曲如洞,水色深黛、清涼幽靜,巧奪天工之奇觀,其風格獨特,使人陶醉。

湖內有陶公洞、仙桃洞,最富情趣。小舟入洞,如坐井觀天。碧潭巖影,空谷傳聲,景色尤稱奇絕。湖畔有聽湫亭、飲綠亭、香積亭、揚帆舫、稷壽樓、小稽軒、桂嶺等景點,霞川橋、秦橋、萬柳橋等各式古橋橫跨兩岸。沿石磴上山,可一覽江南水鄉風光。

湖西有“陶社”,為紀念辛亥革命烈士陶成章所建。近代孫中山、毛、劉、魯迅、郭沫若等名人均留遺蹤。東湖秀麗旖旎的湖光山色和豐富的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堪稱浙東著名的山水風景勝地。

後,箬簣山成了紹興的一處石料場,經過千百年的鑿穿斧削,又是採用特殊的取石方法,搬走了半座青山,並形成了高達50多米的懸崖峭壁。勞動者取石還普遍深入到地下20多米,有的甚至四五十米處,日子一久,形成了長過200米,寬約80米的清水塘。清末,紹興著名鄉賢陶浚宣眼光獨到,利用採石場築起圍牆,對水面稍加拓寬,遂成山水相映的東湖。東湖經過百年的人工裝扮,成為一處巧奪天工的山水大盆景。

東湖景區內有陶公洞、仙桃洞等奇巧景觀外,還有如聽湫亭、霞川橋、飲淥亭、桂嶺、秦橋等恰到好處的人工點綴,身處東湖猶在畫中。除山石湖水等組成自然風光外,東湖還是富有歷史意義的勝蹟,孫中山、陶成章、徐錫麟、魯迅等都曾到過東湖遊覽或商量革命大計。陶成章遇難後,紹興人民為紀念英烈,在東湖建立了陶社。

1916年八月,孫中山先生還親臨陶社致祭。建國後,毛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多次到過東湖。郭沫石在東湖還留下詩歌一首:“箬簣東湖,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難通。大舟入洞,坐井觀空。勿謂湖小,天在其中。”遊覽東湖的遊客不僅會被如畫的景色所吸引,而且還會被勞動人民手足胼胝創造的如此奇蹟所感動。

盤點:浙江四大名湖,泛舟遊湖的好選擇 第2張

嘉興南湖
  嘉興南湖(SouthLake),位於浙江省嘉興市,與南京玄武湖和杭州西湖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湖”,素來以“輕煙拂渚,微風欲來”的迷人景色著稱於世。其位於嘉興城南,因此得名”南湖“。南湖原名滮湖、馬場湖,又叫東湖,嘉興城西南有西南湖,原稱鴛鴦湖。現在,南湖已經併入了南湖風景名勝區,其位於嘉興市區,規劃區域總面積276。3公頃,其中水域面積98公頃。

南湖風景名勝區也是國家AAAAA級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華東旅遊線上著名的旅遊區、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

嘉興南湖不僅以秀麗的風光享有盛名,而且還因中國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這裡勝利閉幕而備受世人矚目,是中國黨誕生地,成為我國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紀念地。

煙雨樓是嘉興南湖湖心島上的主要建築,現已成為島上整個園林的泛稱。煙雨樓正樓,樓兩層,高約20米,建築面積640餘平方米,重簷畫棟,朱柱明窗,在綠樹掩映下,更顯雄偉。樓前簷懸董所書“煙雨樓”匾額。煙雨樓,因唐朝詩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詩意而得樓名。始建於五代後晉年間(公元936-947年),初位於南湖之濱,吳越王第四子中吳節度史、廣陵郡王錢元鐐“臺築鴛湖之畔,以館賓客”,為遊觀登眺之所。後毀。遺址現無存。

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嘉興知府趙瀛疏浚市河,所挖河泥填入湖中,遂成湖心小島。第二年仿“煙雨樓”舊貌,建樓於島上,後經過擴建、重建,逐漸成為具有顯著園林特色的江南名樓。乾隆六下江南,八次登煙雨樓,先後賦詩二十餘首,盛讚煙雨樓圖。煙雨樓在湖心小島。建起後,幾經興廢,歷史滄桑,直到民國7年(1918)嘉興知事張昌慶會紳募捐款重建煙雨樓。

建國後,黨和人民政府多次大力修葺,古老園林煥發新貌。才形成現在的格局。煙雨樓---“臺築鴛湖之畔,以館賓客”為遊觀登眺之所。登煙雨樓望南湖景色,別有情趣。夏日倚欄遠眺,湖中接天蓮葉無窮碧。春天細雨霏霏,湖面上下煙雨朦朧,景色全在煙霧之中。

南湖革命紀念館成立於1959年,是中央“一大”嘉興南湖會址的保護和管理機構。1985年9月,鄧同志為南湖革命紀念館親筆題寫館名。1991年6月,嘉興人民集資360多萬在南湖之濱建成南湖革命紀念館新館,紀念館從空中俯瞰為一個碩大的黨徽圖案,佔地面積3800平方米,建築面積1980平方米,展廳佈置了《開天闢地大事變中國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基本史料陳列和輔助專題陳列以及

部分革命文物。1997年,南湖革命紀念館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為了紀念"一大"在南湖勝利閉幕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和管理好"一大"嘉興南湖會址,1959年,在黨中央和浙江省委的直接關懷下建立了南湖革命紀念館。建館之初,館址設在湖心島。

盤點:浙江四大名湖,泛舟遊湖的好選擇 第3張

東錢湖
  東錢湖又是寧波重要的水利工程。環湖有七堰九塘其布四周。七堰是:錢堰、梅湖堰(廢)、粟木(廢)、莫枝堰、平水堰、大堰、高秋堰。九塘為梅湖塘、梅湖堰塘、粟木塘、莫枝堰塘、大堰塘、平水塘、錢堰塘、方家塘、高湫塘。

東錢湖一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降水量約1374毫米,最低氣溫零下8。3°C,最高氣溫38。5°C,年平均所溫為16。2°C。由於湖水調節氣溫,既宜於農業精耕細作,旱澇保收,也利於航運和消暑避寒。東錢湖水灌溉鄞縣、奉化、鎮海八個鄉五十餘萬頃農田,使環湖農田歲歲豐登。寧波過去有句俗話:"田要東鄉,兒要親生"。東鄉的田,年年高產,靠的就是東錢湖水。而且,寧波市區大部分食用水也賴此湖供給。

東錢湖一帶地域,在整個古生代的漫長時期中,除緩慢升降運動和區域性性海侵外,沒有較大的變化。第四紀末,有明顯的下沉,沉積了大批厚層沖積物,而外圍則發展成為沙洲,由於沿海岸流和潮汐的作用,沙洲之外便逐漸形成了淤積地,東錢湖就成了眾多的海跡湖泊中的一個。東錢湖早在晉的時候就有記載。西晉著名學者陸雲,(士龍)在《答車茂安書》中稱,鄮縣"西有大湖,北有名山,南有林澤,而東臨巨海"。當時鄮縣縣治在鄮山,湖在縣治之西。可見晉朝時東錢湖已稱為大湖了。

東錢湖古時候稱"錢湖",以其上承錢埭之水而得名。又稱"萬金湖"以其利溥而言,唐代時稱“西湖”,當時縣治在鄮山,湖在縣治之西故名。宋代時稱“東湖”,因宋代時縣治在三江口,湖居其東故名。

湖上有堤,東西長達4公里,湖面劃分為二。環湖皆山,溪水七十二條彙集於此,形成個巨大的天然水庫。每逢天旱,開閘放水,可灌溉奉化、鄞縣、鎮海八鄉的農田,又是淡水養殖基地,故又稱萬金湖。東錢湖原有陶公釣磯、餘相書樓、百步聳翠、霞嶼鎖嵐、雙虹落彩、二靈夕照、上林曉鍾、蘆汀宿雁、殷灣漁火、白石仙坪十景等。

在中國石刻史上,東錢湖南宋石刻以造型準確、形體動作多樣、表情生動而著稱。南宋石刻公園以“一門三宰相、四世兩封王”的南宋史氏家族的墓道石刻為主要展品,文臣、武將、蹲虎、立馬、跪羊等石刻雕刻精細、造型逼真,又分別寓意了“忠、勇、節、義、孝”。這些沉澱近千年的歷史珍品同時填補了南宋時期美術史、文物考古史、雕刻藝術史的研究空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每年的農曆九月初十,各路龍舟便在錢湖聚會。次日早晨,觀眾便從四面八方雲集到錢湖賽場周圍,湖上,從曹家山頭到蚌殼山留出了800米的競舟水道,當行會隊伍一到陶公釣磯,龍舟競渡便開始了。鑼鼓一響,水手們奮力划槳,這時水上龍舟如離弦之箭,爭先恐後,大發龍威……

當龍舟在蚌殼山繞回來時,秒龍舟便拉開了距離,分出了高低,這時賽場進入高潮。最先靠岸的水手便躍身上岸,端起一罈作為獎品的紹興老酒,這一龍舟的水手們就成了龍舟競渡得勝英雄。東錢湖龍舟節與中國龍文化有著淵源關係,其植根於美麗的東錢湖,故又有其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與東錢湖山水相融合。今後的龍舟節,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多彩,體現時代精神,賦予新的內涵。

東錢湖紫氣東來,人文薈萃。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隱退後攜西施避居湖畔伏牛山下,晚年自號陶朱公。後人追念其興越之功、把伏牛山改為陶公山。北宋王安石曾在此任縣令,多留遺蹟,南宋權臣史浩家族更名動古今。近現代,生物學家童第周、書壇泰斗沙孟海和畫家沙耆更為東錢湖抹上亮麗的色彩。

【結束語】1921年7月,中國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南湖的一艘畫舫上完成了最後議程,宣告中國黨的成立,中國革命的航船從南湖揚帆起航。1961年和198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兩次公佈南湖煙雨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中央“一大”嘉興南湖會址被國家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