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天主教會重要的象徵之一

教堂基督教各流派舉行禮拜、彌撒等宗教事宜的地方,它不僅是基督教信眾宗教生活中的重要場所,更因它本身所體現的各式各樣的建築藝術而成為所在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如熱門景點,甚至地標性建築等。那麼就讓城市文化為你介紹天主教會的重要象徵之一,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

天主教會重要的象徵之一 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

聖伯多祿大教堂(St.Peter’s Basilica Church)又稱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大殿。由米開朗基羅設計,是位於梵蒂岡的一座天主教宗座聖殿,建於1506年至1626年,是最傑出的文藝復興建築之一,也是天主教會重要的象徵之一。

聖伯多祿大教堂主體建築高45.4米,長約211米,佔地23000平方米,可容納超過6萬人,教堂中央是直徑42米的穹窿,頂高約138米,前方為教堂前面是長340米、寬240米,能容納30萬人的聖伯多祿廣場與協和大道。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多位建築師與藝術家多納託·伯拉孟特、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小安東尼奧·達·桑加羅等都曾參與聖伯多祿大教堂的設計。聖伯多祿廣場的設計人則是貝尼尼。

雖然並不是所有天主教堂的“母堂”亦不是羅馬主教(教宗)的主教座堂,聖伯多祿大教堂仍被視為是天主教會最神聖的地點。根據天主教會聖傳,聖伯多祿大教堂是耶穌最親密和忠誠的門徒、宗徒之長聖伯多祿的安葬地點,歷任教宗也大都安葬於此。

聖伯多祿大教堂由於其禮儀作用,是著名的天主教朝聖地點之一。教宗每年會在此舉行多個儀式,聖殿內外參與的人數,每次約一萬五千人到八萬人不等。聖伯多祿大教堂與基督教歷史上許多事件都有很強的關聯,如早期基督教、教宗國、宗教改革、反宗教改革等。

聖伯多祿大教堂的建築風格具有明顯的文藝復興時期提倡的古典主義形式,其主要特徵是羅馬式的圓頂穹窿和希臘式的石柱式及平的過樑相結合。大教堂內儲存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許多藝術家如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的壁畫與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