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列表

細膩婉約而又剛柔並濟桂劇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不管是歷史遺蹟,還是傳統民俗文化,就是在物質精神文明就有很多。而其中戲曲更是國粹之一。
  那麼,你是否瞭解廣西文化中的桂劇是怎樣的呢?一起隨小編去看看吧!

細膩婉約而又剛柔並濟桂劇

桂劇是廣西的主要劇種之一,廣西漢族地方戲曲之一。俗稱桂戲或桂班戲,是用桂林方言演唱的劇種,做工細膩貼切、生動活潑,藉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態傳情,注重以細膩而富於生活氣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即使是武戲,也多是文做。流行於桂林、柳州、河池、南寧等市和梧州北部地區說“官話”的城鄉,深受桂林人民的喜愛。

桂劇是在清代嘉慶年間,湖南祁劇傳入桂林後,經過一段時期的語言變化,才漸演變為桂劇。其存在歷史大概有二百年左右。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因著名戲劇家歐陽予倩創作、改編、新編桂劇《梁紅玉》、《打金枝》、《斷橋》等,而成為中國十大戲曲劇種之一。

桂劇劇目相當豐富,有“大小本雜八百出”之說。由於它的產生和發展與徽劇、漢劇、湘劇、祁劇都有著密切的血緣關係,所以它的劇目多與皮黃系統的兄弟劇種相似。

桂劇汲取祁劇、京劇、崑曲等劇種的聲腔和表演藝術,唱做念舞俱重,尤以唱工細膩、做工傳神見長。桂劇的聲腔音樂屬皮黃系統的板腔體,以彈腔為主體,兼有高腔、崑腔、吹腔及雜腔小調等。彈腔,分南路(二黃)和北路(西皮)兩大系,其反調形式“陰皮”和“背弓”又都自成體系。

北路高亢雄壯,南路委婉低沉;陰皮略帶悽婉悱惻,背弓則長於表現悲壯悽慘的情緒。高腔,源於弋陽腔,是一種由曲牌綴合組成的曲牌體,曲調高亢、悲壯,其演唱特點是僅用鑼鼓伴奏和人聲幫腔,不用管絃樂器。

崑腔,即崑曲,曲調委婉低迴,格律比較嚴格。吹腔,即安春調或安慶調,男女不同腔,男腔端莊、瀟灑,女腔流利、活潑;用笛子伴奏,以唱為主,唱唸結合,曲調詼諧、輕快,多插入彈腔使用。

桂劇用桂林方言演唱,聲調優美,抑揚有致。表演質樸細膩,唱腔委婉動人、清澈明亮,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桂劇在表演上側重做工,即便武戲也多是文做,注重以細膩而富於生活氣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

桂劇的伴奏樂隊分為文場、武場。前者使用二絃(似京胡)、月琴、三絃、胡琴以及曲笛、梆笛、嗩吶、唧吶(即海笛)等,兼配部分中、低音樂器;後者使用脆鼓(板鼓)、戰鼓、大堂鼓、小堂鼓、板(扎板、搖子)、大鑼、大鈸、小鑼、小鈸、雲鑼、星子、碰鈴等等。這些樂器在音色上各有特色,是桂劇各聲腔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

細膩婉約而又剛柔並濟桂劇 第2張

流派
  桂劇的角色分為生、旦、淨、醜四大行當。生行又分生、末、外、小、武;旦行中又分旦、佔、貼、夫;淨行則分為淨、副淨、末淨;醜得只分醜和小丑。另有一些跑龍套的下手,統稱為“雜”。各行當在表演上風格各異。

生行:穩健持重,雍容大方。如《六部大審》的閔爵,《楊袞教槍》的楊袞,《轅門斬子》的楊延昭等。

小生:瀟灑飄逸,清秀俊雅,武小生則儒雅英武。如《黃鶴樓》的周瑜,《柴房別》的李旦,《槍傘》的蔣世隆 等。

旦行:或端莊華貴,或倩麗靈巧,佳者唱做兼備,文武俱能。如《桃花教瘋》的桃花,《桂枝寫狀》的李桂枝,《斬三妖》的蘇妲己等。

淨行:雄渾威凜,剛武火爆。如《鴻門宴》的項羽,《蘆花蕩》的張飛,《司馬洗宮》的司馬師等。

醜行:滑稽而不鄙俗,詼諧而不油滑,輕鬆自然,恰到好處。如《化子罵相》的孫巧兒,《古董借妻》的張古董,《乙保寫狀》的何乙保等。桂劇無搖旦專行,搖旦腳色常由副淨、醜、夫等行演員兼演,表演重詼諧。如《拾玉鐲》的劉媒婆等。

上述各行除雜外,均有應工戲。如生,凡老生戲均能飾演;外主演掛白髯的老生戲;末主演桂花(灰)髯的老生戲;小為文小生,主演文戲;武為武小生,主演武戲。旦,凡旦行劇目都能飾演;佔多演文戲;貼多演武戲;夫主演老旦戲。淨須文武皆能,但側重於唱功戲;副淨戲路類似京劇的架子花臉;末淨多飾演不掛髯口的花臉(粑粑臉)角色。(此類角色也可由武小生開臉飾演)醜、副醜原均為文丑,醜主演官衣、褶子戲,副醜主演袍裙、富貴衣戲,後吸收京劇表演,副醜逐步成為專工武戲的武丑。雜為雜角,多演家院、中軍一類角色。隨著清末 “三小戲”的興盛,桂劇旦行又逐漸細分為正旦、閨門旦、背心旦等。

桂劇現行的行當體制仍以生、旦、淨、醜為主,在飾演現代劇中的角色時,則多打破行當界限,而以劇中人物性格為依據,由具備相應條件的演員飾演。仫佬族劇與桂劇是一對孿生姊妹,都是由湖南的祁陽劇嬗變而來的。

可以認為桂劇直接來源於祁劇,而祁劇也是粵劇的其中一個來源,從這一個意義來說仫佬族劇和桂劇這“一對孿生姊妹”就是“同宗系分支”的歷史關係。我們只能夠把仫佬族劇和桂劇當作兩個“分支”並列而提,探討它們之間的血緣關係。

TAG標籤:婉約 桂劇 剛柔並濟 #